市残联2016年工作亮点纷呈
实施多项惠残工程 全力为残疾人谋福祉
■记者 李心如
2016年,市残联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着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实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年度残疾人工作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实施高含金量系列恵残政策
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是保基本、兜底线的重要民生保障制度和首个国家层面的残疾人福利制度。自列为市委、市政府2016年重要工作责任制后,市残联深入开展政策研究、部门对接等工作,投入资金2289万元,使5721名困难残疾人享受了生活补贴、6942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护理补贴。
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
建成温州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三毛”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改造完成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完成残疾人“助明”、“助听”、“助行”912例,完成小儿脑瘫、智力康复等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211例,完成人工耳蜗、儿童助听器等辅助器具适配596例,切实有效解决了广大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
一站式集中鉴定、办理残疾人证
在温州市率先建立了残疾人“一站式”鉴定办证中心,全年完成残疾人集中鉴定2069例,办证1489例,对行动不便的重度肢体残疾和精神障碍对象灵活实施上门鉴定,共鉴定321例,实现了申请、鉴定、办证一站式的人性化服务,解决了残疾人办证来回跑的不便。
组织实施残疾人文化工程
利用七大残疾人节日,开展18场大型残疾人文化活动,极大激励了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树立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活动报道上浙江省级新闻7条,温州市级6条,瑞安市级71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建立扶残助残慈善基金
市残联建立扶残助残慈善基金,帮助部分因病、因灾以及其他意外伤害等原因造成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家庭解决临时生活困难。
此外,还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全市389家机关事业单位、 6696家企业纳入残保金征收范围,全年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685万元,减免小微企业保障金492万元,为全市残疾人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程
实施该工程以“三瘫一截” 重度残疾人家庭为重点,并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听力、视力、言语等类别的残疾人家庭和自闭症(智力)残疾儿童家庭,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成无障碍进家庭322户,其中残疾儿童家庭23户,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创建温州市首家“医养结合”残疾人托养中心
在塘下镇建设温州市首家将医、养结合于一体的残疾人托养护理中心。中心依托塘下场桥卫生院,实现医疗康复与托养照料合二为一,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托养护理床位50张,主要为塘下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重度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服务。
组织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工程
成功举办了瑞安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设52个运动项目,530多人参与;成功举办了以“爱在六月·牵手童心迎特奥日”为主题的第十次全国特奥日活动,300多名智障人士参与;成功举办了瑞安首届“轮椅之光”大型励志活动,来自全国的60多名高位截瘫残疾人参加了活动;举办了聋人趣味运动会、聋人骑行、聋人登山、残疾人钓鱼等残疾人健身周系列活动;增设了10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让残疾人就近参与体育锻炼;排摸设立了由50名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组成的体育人才库;组建了聋人舞蹈健身队,参与各类演出10场,极大地鼓舞了残疾人勇敢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推广“阳光鹊桥”服务品牌
市残联在温州地区推广“阳光鹊桥”服务品牌,12月1日,成功承办了温州市首届残障青年联谊会,来自温州各县(市、区)的234名单身男女残障青年参加了活动,现场有10多对单身残障青年牵手成功。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认真办理信访件,全年接到来信来电来访630人次,信访办结率100%;加强法律援助,专门聘请律师,坚持每周四开展律师咨询日活动,全年法律咨询55人次,法律援助案件1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节日、G20期间,及时组织力量对康复机构、阳光庇护中心、扶贫基地开展安全生产和房屋安全“大拆大整”大排查,整改隐患1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