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回眸2016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键词:寻亲
他们的故事,有血浓于水
也有不关血缘的爱

    关键词:寻亲

    他们的故事,有血浓于水

    也有不关血缘的爱

    ■记者 杨微微

    家是温暖的港湾,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每人都难以割舍的感情。回顾过去一年,15位寻亲者,或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或寻找自己的姐妹和女儿。他们的故事都离不开当年的一念之差,亲人多年分离,而今父母与子女互相苦苦找寻对方。如雷秀荣与亲人分离39年,寻找多年未果,不想亲人就在1公里外,最终亲人相认泪涟涟;又如蓝春萍一样,出生就被遗弃在医院或者福利院,至今她们还在寻找自己的亲人;有愧疚的父母,后悔当初将孩子送走的举动,如今期盼能够找到孩子,骨肉团圆;也有漂洋过海的爱心,让孤儿找到温暖的家庭,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分离39年,亲人距离自己不到一公里

    2016年6月21日,本报刊登了文成女子雷秀荣来瑞寻找亲生父母的消息。1978年,刚出生不久的她被亲生父母遗弃在瑞安福利院,幸运的是没过几个月,她被养父母领养去了文成。近几年来,一直生活在瑞安的雷秀荣在养父和家人鼓励下,尝试过去寻找亲生父母,然而未能找到任何线索。

    2015年养父的过世,激起了她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哪怕只是见一面,找到自己的根在哪?幸运的是,雷秀荣寻亲的消息见报没几天,多个疑似亲人打来电话相认,想与其碰面了解情况。

    “看到照片第一眼,就觉得太像我们姐妹了。”汀田的余美平几个姐妹看到雷秀荣照片后,一眼认定她与当年送走的妹妹非常相像,并且出生时间也相近,几个姐妹私下约见了雷秀荣,还与妈妈陈阿姨一起来到报社与雷秀荣“相认”。最终经过排除和互相了解后,来自汀田、海安的两位来认亲的人与雷秀荣见面后,并去派出所采集血样做了DNA鉴定。

    经过近半个月DNA比对,7月8日雷秀荣接到DNA比对结果,汀田的陈金妹阿姨就是她的亲生母亲。得知这个喜讯后,母女俩多次相拥而泣,久久不能平静。

    寻到亲人前的这些年,雷秀荣在飞云、塘下都生活过,而亲人就住在汀田,他们最近距离不到1公里,却相隔了39年才相认,为之心酸、无奈,更多的是为之高兴。

    她们不放弃,寻找亲人之路还在继续

    2016年,全年有11个寻亲者来瑞安寻找亲生父母,其中雷秀荣比较幸运地找到亲人,其他人也没有放弃寻找,他们通过朋友圈、网络发布自己的信息,希望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亲人。

    蓝春萍最初到报社寻亲时,出生年月不详,甚至都说不清楚自己是在哪里被养父母领养,后经养母透露,原来她也是在福利院被领养的。在福利院的档案中查询到,原来当年她被遗弃在红旗医院,身上还带着生辰红纸,被发现后才被送到福利院。

    同样,施彩平也没有放弃寻找与自己相关的线索,原来她是被遗弃在老马屿区派出所门口,后由一民兵将她送到瑞安福利院。记者还陪同施彩平找到当年那位民兵,求证了实事。遗憾的是,当时那位民兵也只是被派遣送弃婴到福利院,对其他信息并不清楚,线索就此中断。

    在雷素云等10来个寻亲对象中,寻亲过程也不乏有疑似亲人来“相认”,可惜最终在核对对象出生时间等各种信息后,遗憾地发现并非是真正的亲人。

    他们愧疚当年的遗弃,期盼骨肉团圆

    寻找亲生父母的子女们苦苦找寻父母,也有因当年一念之差将孩子遗弃的父母,找到本报帮忙寻找女儿,期盼骨肉团圆。2016年,本报报道了4个对象来寻找亲生女儿以及妹妹。

    “难女生于1982年农历二月二十六日夜一点二十分(子时),因家庭困难,人口过多,无法抚养,今夜签送。该女身体健康,聪明活泼,我俩思哀于相救,做贤德者,好心者,抱去养育成人者,感恩不尽……”

    颤抖着念出这段话,70岁的涂兴明眼泪滴滴答答地掉下来,打湿了那本发黄的笔记本,他赶忙拿起纸巾擦拭。34年前,他在把女儿送出之前写下了这段文字,34年来,每次想起这段往事,他都犹如锥心刺骨。

    像涂兴明这样,曾经将孩子遗弃送走,多年后再次寻找孩子的下落还有不少。原因有愧疚也有当年的无奈,家庭的困难和子女众多无法养育,导致将孩子送走是最主要的理由。

    也有如王爱华一样,当年母亲难产生下小妹,家里孩子多,只能将刚出生的小妹送走,兄妹4人甚至都没有见过小妹一面,41年过去,希望还有机会再找到当年的小妹。

    漂洋过海的爱,开始新的人生

    2016年4月21日,小琴在广州成功办理签证,登上前往美国蒙大拿州的飞机,即将跟她的美国父母回归新的家庭。

    小琴是谁?也许你见过她,还帮助过她。你可能还记得,2007年2月份那场发生在莘塍的大火。无情的火灾带走了爱她的父母,也让小琴成了全身75%烧伤的孤儿。

    在福利院生活近9年后,一对来自大洋彼岸的夫妇,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她,收养并带她回归家庭生活。这距离她14周岁生日仅差20来天;过了14周岁,她就不能再被收养。

    小琴被成功收养,也是我市首例涉外收养。

    2016年,本报报道了3列涉外收养,4月份小琴被领养;10月份,3岁的潘媛媛被领养。潘媛媛因身体残疾,出生后即遭父母遗弃的小女孩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同样10月份,9岁的柏柠静在市福利院工作人员陪同下,牵着外国妈妈和阿姨的手,办理护照,即将前往美国,将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

    她们因不幸变成孤儿或者因出生后残疾遭到父母遗弃,幸运的是,她们遇到新的爸爸妈妈,将有一个完整的新家庭。相信新的家庭和这份漂洋过海的爱会带给她们不一样的人生,也祝福这几位小姑娘,未来越来越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5版:经信之窗
   第00006版:回眸2016特别报道
   第00007版:回眸2016特别报道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财富榜
   第00010版:议事厅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他们的故事,有血浓于水
也有不关血缘的爱
瑞安日报 回眸2016特别报道 00006 他们的故事,有血浓于水
也有不关血缘的爱
2017-1-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