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走社区
走街串巷,让身边事成为“大”新闻
■记者 黄君君
新闻离“我们”远吗?当然不远。翻开2016年的《瑞安日报》,“我们”成为了新闻的主角,记者走进一个个社区,与居民面对面,挖掘离“我们”最近的新闻。
进源社区有个烧了6年爱心伏茶的“阿绿姨”,云江社区有个藤牌舞世家,沙堤社区有个超级戏迷陈丹……当一篇篇报道展示在眼前,原来“我们”身边的人身上有着迷人的闪光点。另外,社区为居民组织的活动、社区的一些好做法也成为“新闻常客”。
他们是社区“大明星”
2016年8月25日,本报推出《走社区》专栏,进源社区的阿绿姨成为第一位社区明星。从2011年夏天开始烧伏茶,6年来阿绿姨的伏茶点总在夏季准时开张,她自己掏钱租伏茶点,上山采中草药,每天凌晨起床烧伏茶,有时还会送伏茶上门。阿绿姨说,她觉得一点也不辛苦,生活反而很充实,她说:“我不知道会坚持到什么时候,就是在自己能干的时候把事情干好吧。”
玉海街道云江社区的徐巧青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舞”的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藤牌舞”后继有人,他常带着儿子和双胞胎孙子在外滩练习。记者深入挖掘,从他们一家人练习“藤牌舞”着手,介绍了“藤牌舞”这一非遗项目。虽然练习“藤牌舞”很辛苦,但他们一家人都表达了传承的决心。
沙堤社区的戏迷陈丹也不简单。小时候因为京剧样板戏,她爱上了戏曲;长大后,虽然如愿加入了瑞安越剧团,却遗憾离开;在此后的30年里,她一直未放弃对戏曲的喜爱,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就在家里练习。年过半百,陈丹夺得全球网友戏迷大赛成人组金奖,而这仅仅是她参加的众多比赛中的一项。她说:“我一直舍不得离开戏曲。”
对莘塍街道居民黄成富来说,第一次登台表演就能拿到二胡比赛业余组成年优秀奖是难得的。57岁的黄成富是一个既专业又业余的二胡爱好者。说专业,是因为他学生时代有过专业的学习;说业余,是他中断拉二胡30多年,并且从未参加过任何一场比赛。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从8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草根明星也有自己的魅力。
报道记录百姓生活
社区组织居民参与各种活动,在2016年的《瑞安日报》上,这些活动成为了一条条新闻。
浦后社区青少年参与“平安巡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华瑞社区组织学生做月饼、沿江社区举办开蒙礼活动、进源社区试点新居民和居住出租房管理服务、硐桥社区开展反家暴宣传、滨江社区表彰第四届道德模范……一个个活动凝聚了社区居民,一篇篇新闻记录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社区的好做法值得推广和学习。一走进康佳社区阳和小区,就感觉路面特别清爽,居民楼楼下见不到车辆的停放。让社区里的车辆停放有序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康佳社区联合阳和小区物业和交警安阳中队,将阳和小区创建成为文明交通示范小区,对小区进行改造,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增加小区内的交通设施、监控和远距离读卡停车场系统。
同时,记者通过“走社区”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南门马路菜市场问题,附近居民很有意见。记者了解到了最新情况——即将兴建正规室内菜市场,及时报道,让居民了解这一情况。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位于玉海街道沿江西路和飞云西前街交叉口的危房正在拆除,周边多座老屋却频繁出现房顶塌陷、墙体开裂等现象,住户担心住房安全,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解决办法。记者通过与各部门的沟通采访,拆除工作暂停并进行技术调整,并由部门出面负责下一步工作。
2017年,记者将继续走进社区,社区依然是新闻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