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榕树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岁酒

    分岁酒

    ■阮敏哲

    想起旧时的分岁酒,脑海里就升腾起屋门前架起的炉火,炉上有铁锅,锅里正烧着水,咕噜咕噜地往外冒着热气。

    大清早,奶奶就提着竹编篮子去村口的菜场买菜,多年驰骋菜场练就的选菜功力,就提炼在这岁末的分岁酒里了,挑上好的,选上精的,和相熟的菜贩卖主拿一些私藏货,也是彼此之间的默契。买好回家,换上旧衣衫,挽上袖口,奶奶也不稍事休息,就马不停蹄地在老屋空地前准备起豪华午宴的食材。

    临近中午,约定分岁酒的时间快到了,还没有看见孩子们的身影,奶奶挨家挨户打电话。奶奶不识字,她就按照大儿子、二儿子、大女儿、小女儿的先后顺序把电话号码写在电话旁的墙上,一个一个打过去。她按得慢且辛苦,但听见接通之后,孩子们从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奶奶总是笑逐颜开。

    边等孩子,边摆冷盘。等把冷菜都摆盘完毕,围着围裙的奶奶就抱着手站在门口大路上等着,一条大大的马路上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直直地看着,看这一条熟悉的路上,何时会出现熟悉的身影。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想,分岁酒之于老人,也是在不断地目送着孩子的身影渐渐走近,这也是分岁酒最大的意义吧。看见孩子们的车缓缓开进庭院空地,看见小外孙跳着从车上下来,奶奶的心也安了,她又可以张罗自己的热菜了。

    孩子们围在一起,不仅是聚餐,更是团聚。在筷子你来我往的一夹又一夹里,其实家人们的心也渐渐暖和了起来。除了瑞安传统的羊脚、血蚶、鸭舌做冷盘之外,奶奶最拿手冷菜是独家秘方的熏鸡。说独家秘制并不贴切,她的熏鸡也无非是把煮熟的鸡再用红糖和纸蓬熏熟,但不知道为什么出奇地香,味道出奇的好,哪怕我妈妈、小姑用一模一样的方法模仿,却总是不得要领。老人们总是这样,平时自己省吃俭用,吃得也都是素菜为主,但为了儿女相聚这一刻,他们又倾其所有,小黄鱼、鳗、鲞,应有尽有,好似一个抖不完珍藏的魔术师。

    冷菜过后,又是热菜。瑞安的分岁酒讲究彩头,食材虽好,寓意更好。酱油肉炒年糕、爆墨鱼花、酒爬蚕虾、芙蓉蝤蛑、混沌海参……在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背后,也有奶奶对于下一辈的祝福。酒席过半,大家渐渐有些酒也足了,饭也饱了,纷纷劝奶奶别再烧了,坐下来吃一点吧。奶奶总是笑着说,还有一个菜。但是上完一个还有一个菜,等厨房里的“弹药”真正用尽了,奶奶才用抹布擦了擦手上的水,笑着过来,问大家吃饱了没有,自己坐下夹了两口。

    近几年,在老屋吃分岁酒也不再是习俗。儿女们会提前在酒店里预定好,把爷爷奶奶从乡下接过来,三世同堂坐在一起,也是分岁酒。但大酒店里的菜并不合奶奶胃口,她总是觉得味精太多,好像有一点辣,这个烧法太奇怪,筷子下不去嘴,叨着不能吃这个,那个吃了牙疼,感觉要上火马上长泡泡了,一顿分岁酒下来,奶奶也吃不上几口。

    看着酒店里正襟危坐挺直身板的奶奶,穿着新年里的新衣裳,洗好了头,理好了发,这样慢下脚步休憩的奶奶,我们作为晚辈也感到欣慰。但在奶奶偶尔放空的眼神里,我偶尔会怀念旧时老屋堂前大家推杯换盏间的热闹,我想奶奶也会怀念那时候忙碌而且喧闹的场景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随手拍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议事厅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分岁酒
你是风儿
我是草
亦喜亦悲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12 分岁酒 2017-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