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把握赶超跨越目标 开创发展新局面
■记者 项乐茹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围绕新的目标,集中开展“十大重点工作责任捆绑”攻坚行动,抓好一批既该干又能干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着力创成省级工业强市
主攻大平台、好项目、软环境。
聚力扶优扶强。新增个转企500家、小升规65家、资本市场挂牌企业6家和年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3家、1亿元以上25家。
聚力平台项目。丁山-瓯飞垦区启动瓯飞一期南堤工程。开工建设小微园1000亩。实施十大工业项目,确保工业项目开工38个、竣工40个,完成工业投资220亿元。
着力加快产业创新转型
推进吾悦广场等十大服务业项目和机械零部件制造机器人等十大科技项目建设,打造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双引擎”。
以“一转四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环境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70家。
以“四换三名三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技改奖补政策,培育机器换人服务企业,新增技改项目100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
着力推进大拆大整行动
乘势而上,一抓到底,标本兼治。
全力消除安居大隐患。全面推行出租房登记备案制;严格落实“五个一律”措施,加快推进沿江新村等危旧房改造项目。
全力整出转型新空间。实施28个整村(区块)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安置房2500套,推进30个旧市场旧厂区改造。
全力转变产业低小散。以釜底抽薪的决心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退出市场主体4000家以上。
着力实施有效投资带动
安排重点项目125个,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630亿元以上,确保“四个增长15%以上”。
狠抓项目攻坚。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五个一”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开工39个、完工22个。
狠抓项目保障。实行拆改一批、盘活一批、垦造一批、争取一批,垦造耕地5000亩,完成土地出让和低效用地再开发5000亩,争取新增建设用地和清理闲置土地5000亩。
着力促进招商引资扩量提质
坚持内外瑞商互动共赢,推进瑞商回归,积极对接央企、国企、外企,确保省外回归到位资金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
强化平台招商、专业招商。编制产业链招商目录,完善招商专员和“店小二”服务制度,以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总部大楼为主体精准开展项目推介。
强化以商引商、以民引外。着力招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导龙头企业运用先进理念、领先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强化统筹协调、错位发展、互促共进。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2线瑞安段工程,加快建设甬台温高速复线、龙丽温高速、104国道西过境公路瑞安段工程,力争建成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瑞安段工程。
推动新区开发旧城更新齐头并进。瑞祥新区加快建设理享104文创园等项目,建成中润广场。滨海新区开工建设万松东路小学,加快建设万松东路延伸线二期工程、万松城市综合体。
推动亮点区块早出形象。坚持团块整体运作,全面实施滨海新城核心区、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老城有机更新区、滨江都市休闲带、高速市区出口改造提升区等十大亮点项目。
推动乡镇特色发展。做好福泉山森林公园项目前期,推进桐溪风景区建设,陶山商贸城投运。
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守护绿水青山,呵护蓝天净土。
联动推进五水共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劣Ⅴ类水剿灭行动,开工建设江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建成江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新建污水管网77公里。
联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容工程。
联动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乱占道、乱开车、乱拉线和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
深化“放”的改革。推进商事制度、中介服务市场化等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深化“管”的改革。组建规划统筹、旅游发展等专委会,建立基建项目审批网上全流程监管协管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深化“服”的改革。新增“互联网+”审批事项20个;健全失信惩戒和诚信褒奖机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引入创投等基金参与政府产业基金实体化运作。
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但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发展成果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推进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新增城市书房10个、乡镇图书分馆2家、文化礼堂20个;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改建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3万人次。
发展底线体现在守护群众安全上。突出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工程
坚持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人大督,聚焦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热点办好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