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
我市首次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本报讯(记者 杨微微/文 孙凛/图)2月18日,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380名到场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从12个候选项目中选出2017年度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这是我市首次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该制度的推行,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让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真正造福于民,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不断增加幸福感。
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郑光德介绍,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从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转变为单独议程进行票决,是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对推进我市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是指: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向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通过筛选、论证,并按照20%以上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项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相关会议研究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初审。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票决确定民生实事正式项目,票决结果当场宣布。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过程。
“候选的民生实事要根据项目的全局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控性来确定。一般来说,民生实事项目能够在当年度内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郑光德表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在次年人代会上向人大代表报告完成情况。而此次落选的项目,将依然作为部门工作继续推进。
老百姓关注的民生实事项目,由往年的“为民做主”转变为今年的“由民做主”,与会的代表们也纷纷点赞。“候选的民生实事项目都是群众关注度比较高的,包括食品安全、垃圾治理以及交通治堵、养老、学前教育等,我觉得这些项目覆盖面比较广、代表性比较强。”涂芳芳代表表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通过票决制选出,非常好,除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外,更充分体现了民主。
林光明代表认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更需要的项目上来,把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通过代表们的票决,2017年瑞安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分别是:食品安全、垃圾治理、菜场改造、交通治堵、干道提升、抢险应急、扶苗育苗、银龄保障、安全防范、扶贫济困(具体详见第5版)。2017年我市预计总投入11.79亿元,其中财政预计投入3.41亿元办理这十件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