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医志愿者每天都在学雷锋
去年服务时长8000小时 受益者16余万人次
■记者 陈成成 实习生 张心悦
每年的3月5日是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人们通过学习雷锋去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瑞安的各大医院里,也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持之以恒地开展献爱心活动;他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但他们对医院角角落落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医生、护士;他们不领一分钱报酬,但不管刮风下雨,他们总是早早守候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不是病人家属,但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陪着病人挂号、配药、做各种检查……对他们来说,每一天,都是“学雷锋日”——
医院里一道靓丽的
爱心风景线
下午13时30分许,按照爱加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义工部的安排,志愿者夏慧敏准时到岗。穿上红色志愿者马甲,挂上志愿者胸牌,夏慧敏刚刚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站定,便陆续有病人上前求助:“做磁共振在哪里?”“消化内科在几楼?”“我头疼该挂什么科?”
夏慧敏是“元老”级志愿者。自2013年12月志愿队进驻市人民医院以来,每周一的下午,她都会按时到岗,风雨无阻。她告诉记者,到医院做志愿者,并非心血来潮。“每个人都会生病,去陌生的医院摸不着门道,如果有人能够指点一下、安慰几句,对病人而言,该有多好!”做了3年多的助医志愿者,她对医院已了如指掌,哪个科室推出了什么便民举措,哪几位专家门诊时间有变动,问她准没错。帮病人挂号,给病人指路,陪着病人做各种检查……像夏慧敏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各大医院的角角落落,成为一道道靓丽的爱心风景线。
医院志愿者,看起来做的都是最平常的小事,但如果要经年累月地坚持,并不容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些是热心的退休干部职工,有些还是年轻的上班族,为了方便患者,他们聚集在一起。他们为何要到医院做志愿者?今年65岁的钟云平给出了答案,“想为患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钟云平很热心,为了做志愿者,他把生意交托给孩子,自己每周两天雷打不动地赶到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做志愿者。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妹妹和两个外甥女都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有位老伯感动地说:每次走进医院,看到这些身穿红马甲、蓝马甲的志愿者,心里就感觉踏实了。
志愿者架起医患之间的桥梁
红马甲、蓝马甲……他们的装备不同,但对上医院看病的病人来说,他们都是爱心使者。他们帮病人挂号、付费,引导病人看病,病人行动不便的,他们推着轮椅送病人做各种检查。采访中,有多位病人真诚地表示,与前几年相比,现在医院的就医环境大有改善,就医体验也好了很多,这其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的加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去年底的一天,市中医院门诊大厅来了两名妇女,其中一人是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表情痛苦,另一位是她的婆婆,一边搀扶着儿媳妇,一边呼喊:“我媳妇要生了!”志愿者听闻后,赶紧跑到急诊室借来了担架车,将孕妇送到了妇产科。去年冬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独自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徘徊,儿女都在外地,她不知道该上哪儿挂号,志愿者赶紧迎上去搀住她。挂号、排队看医生、拍片、付费取药……志愿者陪了她整整一个上午,老婆婆感动得说不出话。
挂号、指路、陪同看病……这些看起来是最平常的小事,但却在病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感动。提起这些志愿者,不少市民都赞不绝口。家在莘塍的一位老婆婆经常到市人民医院看病,每次来到医院,便会有志愿者早早迎上来,不仅全程陪同看病,临了还总是将她送上公交车。
在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还有一群特别念叨着志愿者好的“特殊”病人——他们就是长期在市中医院接受血液净化的尿毒症患者。因为疾病,他们必须定时到医院报到,有的人甚至隔天就要去一次,否则他们的生命随时都会结束。
而市中医院的社工部就专门针对血液净化室组织了一支志愿队,每周一到周四,每个半天都安排两到三名志愿者为这些患者作心理疏导。“目前市中医院有127名尿毒症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疗,每周两到三次,每次4个小时,病人很痛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市中医院社工部主任姚文芳说。
上周二上午,记者在该血液净化中心看到,几十名病人静静地躺在床上接受透析,不时有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在旁边嘘寒问暖,有的还贴心地为患者捏捏背、翻翻身,以缓解他们久躺的身体压力及不适。志愿者钟云平还特地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将各个患者的情况记下来。在他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录着各个患者的年龄、家庭情况以及入院时的心情与感受。
“得了这种病,很不幸,我们志愿者要做的就是鼓励与安慰,希望他们可以树立信心,与病魔作斗争。当然,更多的还是患者经济上的困难,我们也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争取到一些资助与补助。”姚文芳说。去年,在多方努力下,由市慈善总会与市中医院联合发起的“大爱瑞安·净血护肾”救助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市首个针对贫困尿毒症患者的救助项目,由市慈善总会出资15万元、市中医院出资10万元,共同救助一直在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做血液透析的60名农保患者。
姚文芳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就是今年的“大爱瑞安·净血护肾”救助资金将有所提高,这意味着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说到这一点,几位志愿者都乐滋滋的。对他们而言,这是日常工作中最开心的事了。
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
采访中,多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在医院做志愿者多年,他们越来越能理解医生、护士的不容易,碰到病人因不理解而口出怨言的,他们会主动劝导。
“志愿者不但是医院里的爱心使者,而且越来越成为医院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志愿者这个医院与社会的纽带,建立了一条新的医患沟通渠道。”市卫生系统社工办主任许家宁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据了解,作为市卫生系统“双工”协会的一支志愿队伍,“爱加倍服务中心”的100多名志愿者,以及医疗单位的党团员、医务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共300余人分别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单位,为服务对象提供导诊陪检,建卡、充值、挂号,安慰劝解等就诊服务。据统计,2016年志愿服务队服务时长达8000多小时,受益人群达16余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人力服务资源有限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助医志愿者大多集中在门急诊部。爱加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松林有个想法,希望可以将志愿者服务范围拓展至住院部,志愿者可以陪同病人办理入院、出院手续,还可以深入病房,为病人读报,陪病人聊天,并能给病人提供一些生活服务。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张松林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比如掌握一定心理知识的专业人士,能够深入病房,对病人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