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吨肥料提升标准农田质量
今年计划将3大项目区标准农田提升成一等地
■记者 黄丽云/文 孙凛/图
通过连续4年的农田质量提升,以地力培育为重点,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农田质量检测与监测体系,将项目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成一等地(2级田)……日前,我市印发《瑞安市2017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今年正是《通知》中所说的第四年。
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许成彪介绍,今年春耕之后,我市将下发约3015吨有机肥和2.5吨绿肥,用于提升项目区标准农田质量。
3015吨有机肥和2.5吨绿肥将发放
“农业部门为农田提质买单,采购农用物资,发放到项目区所在农户手上,这对农田土壤的改良,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升都有莫大的好处,从另一方面来说,农田提质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这是为农民的‘钱袋子’服务的一项好政策。” 瑞安市顺泰毛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志寅说。
据悉,林志寅所在的马屿镇顺泰片(4868.5亩)是2013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肥项目区之一,此外该农田提质项目区还有曹村镇片(10736.3亩)和陶山镇四石洋片(4498.3亩)。
据悉,为了全面落实省农业厅、财政厅核定的2013年瑞安市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肥项目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2017年度我市标准农田土壤培肥主要内容是采购农用物资,发放到项目区所在农户,应用到项目地块,有效提升标准农田质量。
“土壤培肥所采用的主要措施为冬绿肥生产、商品有机肥应用。在冬绿肥生产方面,将种植冬季紫云英1300亩,每亩种子使用量2公斤,总用量2.5吨;在商品有机肥推广方面,每亩施用工厂化生产的商品有机肥150公斤,推广面积为2万多亩,预计发放量为3015吨。” 许成彪说。
据悉,近年来,市农业局土肥站一直在着力研究我市标准农田制约综合生产能力的地力要素,因地制宜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农田耕作层、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增加农田的土壤有机质是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之一。”许成彪说,今年我市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和冬绿肥,目的就在此。在4年规划期内,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个百分点,还将改善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容重,改善耕作层土壤质地,砂、粘适中。另外,项目区要全面实施传统秸秆还田,早稻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收割,全量还田,晚稻结合冬季种植情况合理还田,禁止秸秆焚烧。
物资如何发放?
据悉,通过连续4年的农田质量提升,以地力培育为重点,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农田质量检测与监测体系,项目区标准农田质量将提升,目标是将二等地(3级田)标准农田提升成一等地(2级田)。
“春耕之后,各种物资将直接发放到项目区标准农田的使用者手中。” 许成彪说。
据悉,项目区各村(或合作社)要根据今年落实的土壤培肥任务,统计所需的物资,冬绿肥种子、商品有机肥用量等,村(或合作社)负责提供农户领取物资签字的实施情况清册,村(或合作社)负责人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由镇负责核查后下达文件并抄送市农业局。
另外,根据《通知》规定,农户领取的农业生产物资,必须严格在项目区内使用,不得跨区域使用,严禁倒卖,违反物资使用管理规定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