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武侠小说
■李浙平
人人具有侠心。年轻人对于侠客都有过魂牵梦萦的日子。侠,按字典解释,即“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我也曾于年轻时代有过侠梦。但是,侠首先是要有武功,这点于我这不好习武之人,不敢有望其项背之希望。于是,侠梦便流连在读武侠小说之中,凭着文字描述的侠肝义胆之人的种种经历,与他们一起,跋山涉水,仗剑走天涯;快意恩仇弹指间,一壶酒中红颜笑。
我读到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那还是在友人王焕忠家里夜玩时,在他枕边看见并拿起随手翻翻,竟一下子被书中陆菲青用金针刺苍蝇情节吸引了。这一晚,朋友们侃侃而谈些什么,我充耳不闻,全部注意力都在《书剑恩仇录》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夜深了,大家起身准备归寓,而我却依依不舍于这本书。《书剑恩仇录》为我展开武侠一片天地,让我神清气爽,终日沉醉于对红花会一干人物生活的惊险、离奇、自由、恩怨、相恋的回忆之中。
自己拥有的第一套武侠小说是新华书店发售的《射雕英雄传》,开面如杂志,共有六册,配有插图。买回家后,便立即看,其阅读程度竟达到茶饭不思。最喜欢书中的东邪黄药师,他的个性、才情、学识、武功,都能让人细细品味出一个男人的魅力原来是:爱,可以爱得死去活来,如对他的妻子;恨,可以恨得尽释前嫌,如对他的徒弟。
对于黄蓉,只是觉得她美丽、聪明,并不怎么觉得与其他女子有什么可爱,还是比较同情梅超风遭遇。读完《射雕英雄传》后不久,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播放,翁美玲演饰的黄蓉,却让我看到一个伶俐、活泼、聪明、机智、钟情的少女,再重读小说,书中的黄蓉便全是翁美玲了。也就是在观影期间,媒体报道了翁美玲自杀消息,我觉到竟是黄蓉死了,从此不再读《射雕英雄传》。如果说金庸塑造的黄蓉是活灵活现的,翁美玲让黄蓉变得生气勃勃。
由于喜欢在武侠小说寻找侠梦,以此来填补自身行为上与现实不允许的空白,我便流连忘返于武侠小说中,能买的就买,买不到就借,甚而花钱向租书铺借。少年不惜时,唯在梦中醉,竟有相当一段日子就这样在武侠小说虚度了光阴。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是我从租书铺中租来的。从拿到书的午间至第二日凌晨全部看完。晚上躺在被窝里看,子夜时分,妻一觉醒来,嗔道:“还在看,明天还要上班的。”我只得暂时熄了灯。估计妻睡熟了,拧开灯继续看。古龙的侠客没有金庸的侠客那样有民族使命感,也不依赖什么历史背景参与其中作领军人物,就是一个纯粹的侠,因自己一身功夫和侠义心肠行走在人世间,任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地、洒脱地挥发。李寻欢应该就是这样的侠,武功盖世却淡于名利,杀富济贫却安于孤独,即便做的事轰轰烈烈,却依然像一个隐者,悄然来,悄然去。
读《多情剑客无情剑》这本书,最欣赏古龙把李寻欢武功的绝妙境界只淡淡地用了“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八个字,有着大道至简的空灵与自由。试想,能与这样的人行走于江湖,该是如何的惬意人生。时常会有这样的画面在脑中闪现:半轮月,荒岗古道,一袭长衫随风舞,负剑执箫,独人渐行渐远,此时俱无声。把对美的欣赏融入骨子里,它便与你的生命同在了,对于李寻欢这个艺术形象便是如此。多年后,我镌刻一方闲章自用,印文即是“小李飞刀”,只不过我的“飞刀”是镌印的刻刀,从此刻印不再过分雕琢,冲刀一去如飞之势。这会是侠气吗?
如今,侠的精神随年龄的增长在内心深处更加浓稠,它时时刻刻在警醒自己:侠心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