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为革命
——缅怀浙南革命先驱蔡雄烈士
■蔡民生
蔡雄烈士系浙南革命先驱,字思牟,1907年出生于瑞安海安所,在家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家有薄田数亩,年幼父亲早亡,上有一兄长,下有妹妹二人,一家人过着清贫生活。蔡雄7岁入海安小学就读,少时天资聪颖、懂事;从小富有正义感,平时少言语,但出口成章;15岁考入温州第十师范学校(温州中学前身)。在校期间,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在同学中很有影响力。
致力出版刊物,宣传新思想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后,革命刊物如“向导”、“新青年”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在温州出现,蔡雄、金贯真等革命青年同志千方百计找到这些刊物,如饥似渴认真研究,对革命有了新认识,坚定了革命信心。1923年9月,蔡雄与爱好新文艺的同学金贯中、苏中常等组成“血波社”、“宏文会”等新文学研究团体,出版刊物,积极宣传新思想。
1924年,全国革命形势高涨,党中央派谢文锦同志来温州筹建党组织,蔡雄等同志与之接触频繁,进一步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于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浙南地区共青团书记,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他是温州地区最早的共青团员之一,自温州党组织成立以后,蔡雄在党的直接指导下,积极领导温州的青年学生、工人、农民运动。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温州很快掀起反帝怒潮,成立“温州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蔡雄被选为后援会领导者之一。蔡雄带领同学们,风餐露宿,战斗在轮船码头,抵制日货,严禁漏海。
同年冬天,鹿城布厂经理曹桂生借口组织工会影响生产,开除钱、施、周三人出厂,封闭工场大门,全体工人当即举行罢工。在郑恻尘、苏中常、陈仲雷、戴树棠、蔡雄等人支援下,以曾宅花园为罢工指挥地点,由蔡雄起草《罢工宣言》,揭露曹桂生等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次日,棉织行业12家布厂工人500人也都参加罢工,并向资方提出多项条件;但因个别厂工人思想动摇,谈判僵持不下,至第7天复工,罢工失败,但这次罢工推动了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1926年上半年,“温州救国会”改组为“温州学生联合会”,领导全温州地区的学生运动,蔡雄又被选为该会负责人之一。温州学联会创办会刊《温州学生》,蔡雄写了发刊词,他以鲜明的革命立场,明确地提出青年运动主要任务是“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打倒帝国主义的封建军阀”、“为大众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的口号,尔后相继在《温州学生》第三期刊登《五月四日的警告》对中国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学联应对社会担负责任及义务,对号召、发动温州学生运动作出积极推动作用。
蔡雄还深入农村,帮助农民组织农会,并发展党组织,在新民学校,蔡雄曾作为党组织代表主持浙南早期革命家——林立(原上海工业大学副校长)入党仪式,并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同年7月初,学联去电拥护国民政府北伐,印发各种宣传品,以为唤起民众之用,竟遭地方当局禁止,《温州学生》亦被禁刊。
蔡雄自幼好学,在温十师又受到朱自清先生教诲,是学校突出的优才生,文学造诣颇深,尤善写短少精悍的文章。当时中共浙江省委尚未建立,温州独立支部初期工作直接与上海地委联系,寄往地委的工作报告,各种大会宣言、传单大纲,大多由蔡雄执笔起草。蔡雄曾写有《阑谷集》、《人道》、《理想的世界》、《秋的印象》等革命文章、文理深奥。
先后因群众学生掩护脱险
随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温州发生“四·一五”清党事件,当天清晨,驻温省防军包围永嘉县党部,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共产党人陈仲雷、戴树棠、苏中常等三人,接着派大批军警包围各中学继续搜捕共产党人。蔡雄在群众掩护下脱险。他明知反动派搜捕甚急,仍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奔走,设法营救被捕同志。五月三日,戴树棠等三人被押解杭州陆军监狱,蔡雄化妆成卖油条的小贩,赶到码头送别,以示安慰。
1927年5月上旬,十中师范部召开毕业生实习大会。在大会开始前,蔡雄又出现在同学们前面,大家对这位反动派日夜要捉拿的青年运动领导的来临,惊喜异常,格外亲切。大家纷纷要求蔡雄上台讲话。蔡雄就上台向同学们作了发动宣传,要大家提高勇气,勿怕挫折,坚持革命。反动派万万没想到蔡雄会在大庭广众中出现。王超凡闻讯后,赶忙派警察冲进十中师范部,但蔡雄在同学们掩护下安全离开,敌人又扑了一个空。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蔡雄丝毫没有动摇革命斗志,他和留温的几位“温独支部”同志研究,决定创办油印刊物《照胆报》,作为揭露国民党的罪恶阴谋,抨击反动势力,号召人们起来斗争武器。蔡雄担任《照胆报》的主编,与金国祥、林枚等同志在万分困难的环境中,蔡雄出资在温州南门外荷花地方,向农民租了一间房子,作革命联络点和创办刊物场所。5月9日,《照胆报》创刊号出版了,刊出19篇短小精悍,诙谐讽刺的文章,针针见血,像一把犀利的匕首;蔡雄写的《撕下王超凡的假面具》一文,一针见血,惟妙惟肖,勾出当时温州反动头子王超凡的恶丑嘴脸,深刻揭露了他在政治上的反动本质。一时间,机关、商店、住宅区、学校都出现了《照胆报》,大家争相传阅,深受温州各界人民欢迎。在蔡雄主持下,《照胆报》接二连三出版。王超凡恨之入骨,下令全城戒严,指使特务、暗探,在码头、旅馆、交通要道严密搜查来往行人。《照胆报》被迫停刊,为了保存实力,以利再战,蔡雄和同志们商量后,暂时撤离温州,各自回乡隐蔽。
不顾个人安危终被捕
革命战友被捕,党组织破坏,蔡雄深深体会到革命斗争之残酷。据长辈回忆,蔡雄回家后,怀抱侄子,潸然泪下,其实他明白自身处境,更深知这时温州革命需要前赴后继。温州大街小巷到处贴满捉拿蔡雄的通缉令,而且在海安老家也有人盯梢走动。他母亲似乎觉察到一些异常,对他安危十分担心,众亲戚要他到上河乡大姑妈处暂避一段时间风头,但蔡雄还是放不下温州革命斗争,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直到5月18日才离开家。当他化妆成农民带着革命宣传物乘着轮船重返温州,蔡雄刚从小南门僻静处上岸,就被几个特务盯住,其中有个特务认出他,蔡雄终于被捕,被带到伪警察局。反动头子王超凡,一听说抓住蔡雄,当夜就开庭审讯。开始,王超凡以为蔡雄是个小青年,妄想诱降。蔡雄早已置个人生死于度外,除承认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什么也没有招。王超凡给蔡雄纸笔,企图要笔供,蔡雄愤然拿过纸笔,沉思一会,便挥笔写下文天祥遇难时写的八句话: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儿无愧。”
写完后,舒了一口气,于是又挥笔疾书,写了下面四句绝笔诗:
苦雨凄风尽血腥,钢筋铁骨冷如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毕,他把笔一丢,站起来当面痛斥王超凡,义正词严地指出:“你们是人民的公敌,是革命的敌人,你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惩罚……”王超凡被骂得目瞪口呆,狼狈不堪,遂下令用惨无人道的刑法来对付蔡雄,他的手臂大腿被打断了,全身被打得皮开肉裂,血肉模糊,面目难认,奄奄一息,但他视死如归,昏迷醒来时仍是一身傲骨,宁死不屈。任凭王超凡之流用尽酷刑,蔡雄没有一丝一毫屈服,敌人无计可施,只得把蔡雄装入炭篓抬往省防司令部。而司令部见此状,慑于社会舆论,不敢受理。5月24日凌晨2时,阴雨绵绵,路灯半明半暗,永嘉国民党警察局一队人马荷枪实弹冲上街头,全城戒严,两个力夫抬着一个装有蔡雄的竹篓,快速奔向十中操场,蔡雄惨遭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1岁。
当这位英勇,坚强、忠贞、富有才华的优秀青年牺牲消息传开后,整个温州极为震动,各界人士无不痛惜。
蔡雄烈士是浙南第一个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青年运动领袖,他为温州地区传播、接受马列主义,对中国早期革命星火传播作出贡献。他的牺牲是浙南革命运动巨大损失,但他永远活在温州人民心中。
五四运动后,蔡雄(后排左一)等人组成的新文化研究团体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