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考察团赴张家港“取经”城市管理之道
文明创建推动城市发展
■首席记者 林长凯 文/图
日前,市考察团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艳的带领下赴江苏省张家港市考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张家港市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更是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县级市。近20年来,张家港市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平台,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有力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眼下,我市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如何让城市管理、创建工作更加精细高效,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典范,张家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市民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经验。
“文明驿站”
事事处处有人管
张家港城东街道梁丰社区一字排开的17间小木屋里,从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外来人员自助洗衣房,从小儿礼仪教育到老人休闲娱乐,这里应有尽有。
梁丰社区是老旧小区,从前既没公共文化设施,环境也差。“文明创建不能有死角。”社区干部说,社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填平了水沟,整齐了高压线走廊,修好了道路,还建设了别具匠心的小木屋文明驿站。
2010年8月,梁丰社区建成了小木屋“文明驿站”,共有17间小木屋,总面积600多平方米。社区党总支根据社区群众服务需求,定制了志愿服务、文化休闲、便民服务、社会管理等四大服务功能,并设有志愿服务V站、24小时自助图书馆、侨之家、健身、舞蹈、棋牌、党员服务、青少年课外辅导、公益托管、便民理发、居民议事厅、城市e管家等19个具有特色与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文明驿站”由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管理,建立了具有特定的文化、法律维权、青少年等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社区邻里守望、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侨胞眷属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按照“办好小事情,实现大管理”的理念,用专业素养成就金牌服务,为居民打造了一个文明社区的典范、幸福宜居的家园。
梁丰社区党总支不断挖掘群众服务需求与社区服务资源,在小木屋“文明驿站”的平台进行交汇对接,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成熟。该驿站已成为一个集居民休闲娱乐、参与志愿服务、参与自我管理为一体的崭新平台,是张家港市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的前沿窗口之一。
安阳街道宣传委员薛翔晔说,梁丰社区的基本情况跟安阳街道的实际情况相当接近,他们的公益广告设置和楼道美化提升非常值得借鉴学习。回去以后,我们要紧扣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在安阳街道的一些小区进行试点。
老城区改造 提升城市功能
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是张家港市近年来在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全面展现现代城区形态下科学有序实施老城区改造的一项重点工程,主要以恢复小城河水系为重点,拆除改造区域内低层自建住宅和建设年代较长、质量较差的商品住宅,优化小城河区域周边环境,将小城河区域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精致耐看的生态清水走廊。
该工程位于城市核心商业区步行街的南侧,东起谷渎港、西至港城大道,全长2200多米。小城河地区实施改造之前,周边环境很差,两侧雨污水直接排入小城河,水质恶臭;河道被建筑物覆盖,排涝泄洪通道不畅;周边部分建筑破旧,立面形象杂乱;两侧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周边群众反映强烈,要求改造呼声高涨。
2009年初,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总投资约19亿元的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改造整治工程,涵盖了房屋拆迁、污水截流、河道疏浚、引水工程、景观工程和道路工程等诸多方面,无论是投资强度、改造力度,还是施工难度都是我市历年来改造项目之最。”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袁勋说,按照“城市客厅”的标准,把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来打造,精雕细琢、注重品位、不留遗憾,做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传世工程。
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打造了优美的区域环境,提升了周边商业用地价值,有效解决了老城改造资金难题,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2013年5月,小城河综合改造工程因“对各地城市中心区环境综合治理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被评为第三批“江苏城建示范工程”。
“城市e管家” 把城管“包”给市民
见到一堆垃圾横在路口,作为市民的你是否会通知环卫工人及时清理?马路上一个井盖不翼而飞,怎样做可以提醒路人,快速解决道路安全隐患?随着人们文明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希望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去,和政府部门一起,解决脏乱差,共建美好家园。
2014年,张家港市为了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推出了一个叫做“城市e管家”的手机应用系统,属于“智慧城管”二期信息化工程的重要项目,是一个倾听民意、解决民生问题的互联网平台,旨在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实现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目前,该系统手机端软件已在苹果、安卓、91手机助手等市场成功上架,市民可免费下载、快速安装,开创了政府主导的软件在手机市场上架的先河。
张家港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城市e管家”系统整合了“数字城管”、便民服务中心和公安“110”等民生服务平台,市民下载“城市e管家”手机端软件后,可以把遇到的各种城市管理问题拍照上传,指挥中心会在第一时间将市民反映的问题直接分派给相关部门,甚至短信通知到具体责任人,推进问题的实质性解决。市民也可以随时登陆“城市e管家”查询当前问题的处理情况,直到最终解决。
2016年以来,张家港市继续做好“城市e管家”二期建设,将手机端借还公共自行车作为年度开发的重点工作。新版“城市e管家”手机端App增加扫描锁住二维码即可实现借还车功能,增加最新动态新闻推送、停车场点和公厕点位引导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了更高效、更优质的政府服务。自正式上线以来,“城市e管家”注册用户数不断攀升,处理各类民生问题23.7万余件。
市创建办副主任、市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明华说,张家港市通过 “城市e管家”这样一个小小的手机应用软件,把城市管理“包”出去,带动市民共同参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映——处理——反馈”机制,使得“城市管理靠大家”不再是一句空话。下一步,他们将着力理顺城市管理体制,通过利用微信等新媒体,鼓励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共同创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声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创建办(文明办)主任 潘永华:
当前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入攻坚冲刺阶段,必须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克难攻坚,形成合力,持续发力,狠抓落实。要抓紧补齐短板,坚持以测评体系为导向,找准差距,标本兼治,补齐短板,争取不失分、少失分;突出精细理,秉持“精品、精致、精细”的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塑造品牌,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大爱城市、道德高地、志愿服务、精品社区、书香城市”等方面打响特色品牌,为创建加分,争取我市早日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