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村民集资200多万元“整容”沙垟上河
让村口的小河重回记忆中的模样
本报讯(记者 李心如 俞颖 金行哲/文 孙凛/图)“没想到!真没想到!这条河治理后我都认不出来了!”前几天,陶山镇沙垟上村村民谢世美回乡祭祖时,看到原来脏乱差的沙垟上河已筑起了河岸,河畔杨柳依依,绿肥红瘦,他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心情立即舒畅了。
这条村口小河的大变样,是全村人的集体功劳,不但集资200多万元,还付出了很多心血,其中谢世美也捐了10万元。回北京前,他心心念念的还是这条河,叮嘱着村干部一定要及时告知新动态。
“你是没瞧见这条河以前的模样,两岸杂草丛生,河道又窄又脏又乱,河边的那条泥路就更窄了。”村党支部书记谢世佩说,沙垟上村位于陶山镇荆谷社区,沙垟上河是贯穿全村的一条小河,近400米长,原本也是清澈见底。可过去村民环保意识淡薄,不少人私自接纳污水管,将生活污水等直排河道,这条河成为“脏乱差河道”。
对于沙垟上村村民来说,这条河成了他们心中的痛,河道治理刻不容缓。
2014年底,村“两委”趁着在外经商村民返乡过年之际,把全村人都召集了起来。“这些村民虽然平时人在外地,但是都心系家乡的环境建设,”谢世佩说,“村‘两委’将沙垟上河的大致情况跟他们介绍了一下,大家当即就同意集资修河治水。”
“虽然每年只回来一两次,但我的根在这里,当然希望家乡的建设和环境能够越来越好。”谢世美说。常年在外经商的村民很多,也是这次资金筹集的主力军,他们都抱着与谢世美一样的心思,愿意为家乡出一份力。
1万、2万、4万、5万、10万、15万、30万……很快,35人就筹集了215万元。“镇里也很支持我们并给予了补助。资金一到位,河道修建的工程招投标马上就开始,工程进度也快。”谢世佩说。
就像河畔的“修路治河功德碑文”上所说的:“历时二载,汗洒筑路,纵横交通,秀山水曲,灌溉沃野,绿化河滨,行人漫步。”2015年初开始到2016年底,历时2年时间,沙垟上河两岸杂草被清除,矮棚被拆除,河道被拓宽,河床淤泥被清理,两岸建好护栏,装上太阳能路灯,岸边宽阔的水泥路一直通到飞云江畔。
“治理已初见成效,但还达不到目标,还要继续努力。”谢世佩说,目前沙垟上河河道的截污纳管基本完成,下一步他们除了进一步完善河边环境以外,还将引环乡河入沙垟上河,让河水流动起来,回到以前记忆中的那种河水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