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人物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半世居海外 心香一瓣系故乡
——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温州同乡会会长黄磊女士

    风雨半世居海外  心香一瓣系故乡

    ——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温州同乡会会长黄磊女士

    ■通讯员 金锦友 记者 欧苗苗

    情牵故乡自天涯,追忆来路多风沙。坚毅热诚洒绿荫,耄耋芳菲醉晚霞。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艰辛与辉煌后,85岁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维州)温州同乡会会长黄磊近日再次回到故乡瑞安。在一场亲友聚会上,这位身着象牙色裙装的老人意气风发,笑容盈盈,令人如沐春风。

    回想起多年来的思乡情切,黄磊数次动容地说:“我今年85岁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回到故乡。但是,只要有机会,明年,后年,大后年……我还会再回来!”

    风雨人生:数年三迁为志向

    黄磊女士原名黄菊芳,1932年出生于瑞安马屿清垟河头村。她既有着传统农村妇女朴质而温和的品质,又有着不屈于命运的倔强性格。

    她小时在家务农,却常趴在教室窗外听课。老师很感动,劝服她父亲让她进校读书。她幸运地成了乡小三四个女生中的一个,16岁时考上瑞安中学,1949年,她随亲戚去了台湾。

    初到台湾,人生地不熟。她只能去做保姆,洗衣煮饭做家务,还要跪地让小主人当马骑,膝盖都磨出了血印。为了生存,她咬牙忍住。在堂兄的帮助下,她考上台北市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勤工俭学,完成学业。23岁时,她经友人介绍结识了青年才俊黄贤檥(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乃裳的孙子),两人一见倾心,婚后连生五个女儿,这让原本艰苦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1970年,黄磊随丈夫举家移民澳大利亚。举目无亲,加上孩子又小又多,一家人在异国的生活苦不堪言。丈夫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还得去新南威尔士大学读书;黄磊就在一家烟厂打工。值得欣慰的是三个年纪稍大的女儿很懂事,知道家里的困难,三姐妹全都没有参加学校露营,甚至连通知书也不敢拿回给妈妈看,只能偷偷躲进被窝哭。昔日情景,今时回想起来,黄磊还是忍不住心痛和愧疚。

    那时按照澳大利亚的福利制度,像他们这样困难的家庭完全可以申请政府救济金。可是黄磊和丈夫性格坚强自立,认为自己代表早期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人形象,领救济金有失中国人尊严,故坚决不领。他们自食其力,一步一个脚印,财富的积累和声望的提升,艰辛曲折而又自然而然。五个女儿都毕业于澳大利亚一流大学,读研读博,各有专长,职业涉及医学、财经、艺术等多个领域,现今个个事业有成。对第三代孙辈、第四代曾孙辈,黄磊女士都殷切期望:“水不忘源,树不忘根,我们一定要会讲中文。”几度风雨,几多变迁,如今迎来四世同堂,双语交流,其乐融融。

    学而不厌:70岁读硕士为学习

    《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句话用在黄磊女士身上,也有一定的切合度。她对学习有着与生俱来的喜好与坚持。

    早年到台湾后,学习成了黄磊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1953年至1955年就读台北市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她目睹很多特殊学生无法得到教育保障,毅然于1963年至1966年攻读“国立师范大学(台湾)”特殊教育训练班。随后,她开始学以致用,1969年编写了当时特殊教育界稀缺的参考资料《智能不足儿童实验教材》。经台湾教育部门审核通过后,予以隆重颁发奖状与奖金。台湾著名教育家叶楚生先生作序,评价此书“实为近年来推行儿童教育工作中,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该书还得到台湾政要高铭辉先生亲笔题字:“因材施教发蒙启聪,循循善诱作育功宏。”面对这一份份惊喜,黄磊和全家人那种开心至今记忆犹新。

    随后几年,黄磊移民澳大利亚,在艰辛的工作、生活中,却从未停止过学习脚步:1980年获墨尔本教育专科学院双语教学证书;1981年获墨尔本教育专科学院特殊教育证书;1983年毕业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主修教育。她曾在当地一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后又在维州第一所中文学校——侨友社中文学校任校长20余年,探求教学与管理结合之道,培养出众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其中包括全澳中文比赛第一名,由中国主办的世界小学生华文比赛一等奖和维州的高考状元王荧冰等。在黄磊女士长期努力与争取下,维州教育部门终于打破了“英文为主科,中文为副科”的惯例,中文取得在维州高考中同样作为主科、考试分数不用打折的地位。

    黄磊女士热心澳大利亚华文教育,先后4次应中国国务院邀请,作为澳大利亚的领队参加在北京、厦门等地举行的世界华文教育研讨会,多次在大会上宣读论文,阐述并宣传澳大利亚华文教育的现状与成果。

    学习是一种常态,却也酝酿着新变奏。黄磊女士一直对中医有着浓厚兴趣,在台湾时就开始拜师学医,更多次在北京、上海、温州(瑞安)等地多家中医院学习中医。70岁那年,她和丈夫做出令人震惊的决定:回国到辽宁中医大学攻读中医学国际硕士班。经过3年刻苦学习,最终双双获得硕士学位。回到澳大利亚,他们在墨尔本开设中医针灸诊所,她针灸,他开方;夫妻俩教老年人自创的笑脸银发健身操,开展义诊,让中华医学扬名海外,造福大众。

    学习让黄磊女士实现了学科跨界,也走向多元融合,2013年被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授予“维多利亚多元文化优秀奖”,成为维多利亚州总督奖中唯一一位温州籍人士,以81岁高龄获此殊荣更属罕见。

    亲情乡恋:“80后”当会长为乡民

    黄磊女士少小离家,侨居海外长达半个多世纪,对祖国、对故乡、对乡亲、对亲人有着一份难以言表的眷恋之情。

    多年离乡背井的生活,使黄磊深深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望着异国他乡的明月,她无比思念家乡的父母。上世纪70年代,回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经过半年多复杂繁琐的签证申请,与堪培拉中国驻澳大使馆的多次交流,1974年,黄磊第一次回到故乡。父亲已去世,她见到了骨瘦如柴、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久别重逢的母女俩哭了笑,笑了哭,见也依依,别也凄凄。

    回澳大利亚后,她一心想接母亲来同住。过了5年,经过千辛万难,母亲终于来到澳大利亚。在墨尔本机场,母女团聚抱头痛哭的感人画面被刊登在当地主流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The Age》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黄磊把对待自己母亲的情感转注到同样思念大陆亲人的台湾同胞身上,她主动担负起两岸交流沟通重任。原先台湾同胞辗转交邮传情,改为她亲自“跑腿”传送,协助两岸亲人传递亲情,甚至提供经济往来的便利。在那个年代,因她的这份热忱相助的服务方式,涌现出许多有血有泪、感人肺腑的故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耄耋之年的黄磊女士对来到澳大利亚求学、谋生、经商的乡亲总是尽己所能搭建平台、提供帮助。

    2011年,澳大利亚维州温州同乡会在墨尔本成立。目前,维州共有1万多温州人,遍及商贸、教育、金融服务等行业,年富力强的成功商人也很多。评选会长的结果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80岁高龄的黄磊女士众望所归,担任首任会长。她幽默而谦虚地说:“我今年80岁,也是一个‘80后’!我的能力不一定完全胜任,但我有一颗眷恋家乡,为大家服务的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秀美潘岱
   第00007版:今日莘塍
   第00008版:今日曹村
   第00009版:今日上望
   第00010版:财富榜
   第00011版:人物志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家周刊
风雨半世居海外 心香一瓣系故乡
瑞安日报 人物志 00011 风雨半世居海外 心香一瓣系故乡 2017-4-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