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有感
■蔡少华
泰山有“国山”之称,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华厦历史文化的缩影,是魂牵梦萦的圣地。游泰山一直是我的梦想,直到暮年才有机会到泰山游览。
那天天气晴朗,泰山高耸入云,四周青山翠叠。开始坐大巴沿盘旋山路而上,再乘高空缆车,缆车慢慢腾空而起,透过玻璃窗环顾四周,泰山依稀显得别样美丽,盘山石阶路弯弯曲曲,陡峭无比,蔚为壮观,令人心旷神怡。没多久到了岱顶,这里是最负圣名的大观峰岩石刻群。大观峰位于玉皇顶下,岩山壁立如削,这里有历代文人、权臣雅士在削岩上为碑题刻无数,大小各异名人石刻,气势恢宏,内容丰富,乃是民族文化之瑰宝,堪称是中华文化第一山。
在这密密麻麻的题刻群里,忽然发现有瑞安名人孙衣言书刻在此,心中惊讶油然而起,在家乡古迹里常见到大师墨迹不足为奇。但在相隔万水千山名胜圣地,有故乡文人大师一席之地,深感欣慰自豪。顾不上浏览周围迷人景色,在题刻面前凝视了许久。石刻书法严谨,平稳端宁,字形工整匀称,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不愧是书法大师。团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导游竖起拇指赞不绝口,称“能在这里题刻的都是历代了不起的文人墨客”。
睹物思人,这里仿佛有大师当年留下的足迹。怀古思今又仿佛走出历史隧道,上溯历史浮想联翩。大师书法是艺术结晶,珍藏在大自然里,任凭风霜雨雪,坚韧不催,犹如大师对温州现代文化建设具有涌泉之恩,永存人间。
我对孙衣言石刻内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一直在心头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归来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心中疑虑才得以诠释:孙衣言58岁时在安徽任职,于1873年与友人同登泰山游览时留下碑记。
泰山之旅,感觉是惊奇,难舍难忘,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