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安钱氏三代为医悬壶济世
医生世家传承医者仁心
左起钱文仲、钱松泉、钱松泉堂弟钱城、钱桐荪、钱松泉儿子钱竞择

    海安钱氏三代为医悬壶济世

    医生世家传承医者仁心

    ■记者 黄国夫

    说起我国的肾脏病学,钱桐荪是绕不开的名字。作为我国肾脏病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取得了肾脏病学界的六个“第一”,参与18部专著编写,先后获七项部、省、市科研成果奖,多部专著弥补了国内空白。

    这位中国肾脏病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来自塘下镇海安海北村。在他的影响下,儿子钱文仲、孙子钱松泉都成了医生。这个医生世家用三代人的传承,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内涵。

    钱桐荪:

    我国肾脏学泰斗人物

    开创六个“第一”

    钱桐荪出生于1928年8月。走上医学道路,离不开堂叔钱启同的鼓励和指导。

    钱启同是浙南久负盛名的内科医师。1946年,钱桐荪考入南通医学院,1948年冬因战事辍学回家。在钱启同的指导下,钱桐荪在家复习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诊断学,自学内科、外科。半年后,钱启同带他到自己开的诊所,指导他诊断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1950年7月,钱启同认为钱桐荪掌握了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和技术,又介绍他到浙江省立温州医事技术学校任教。

    在温州医事技术学校任教期间,钱桐荪潜心攻读赵师震主编的《内科学》,反复熟读乃至倒背如流,其课程深得师生赞赏。

    1950年9月,南通医学院复课,钱桐荪继续踏上求学之路。195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工作。

    钱桐荪医术精湛,具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学术思想,敢于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并加以改进,创造出多种新的治疗方案,造福肾病患者。在5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开创了我国肾脏病学界六个“第一”:

    1956年,他第一个引进并设计了里程碑性的氮芥治疗方案,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取得优异疗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个使用噻替哌和长春新碱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取得良好疗效,拓宽了肾病领域的治疗方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创中西医结合的四联双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创建了区域性肾脏病协作组——华东区肾脏病协作组,并担任组长,对华东肾病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高和各省市肾病学会建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981年主编了我国第一本《肾脏病学》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书成为我国肾科医务工作者的参考书;1983年和1986年,支持和协助筹建了第一家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医院——镇江市丹徒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医院(现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医院),以及第一家肾病专科医院——南通市肾脏病医院,并担任顾问、名誉院长,为我国肾脏病学科专业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2002年,年逾古稀的他建立了第一个以专家命名的肾病中心——南通大学附属南通三院钱桐荪肾脏病研究诊疗中心。

    作为我国肾脏病专业的创始人之一,钱桐荪在5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为我国肾脏病学科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赢得广泛的声誉和显赫的学术地位。他先后担任第四届内科学会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一、二、三届常委,江苏省内科学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命学部医学评审肾脏病专家组组长,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评委会委员,交通部政府特殊津贴评审会第二届专家组成员等,并享受第一批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钱文仲:

    继承医学基因,30多年坚守医学一线

    钱文仲是钱桐荪的长子,1949年出生。钱文仲出生不久,钱桐荪就回南通医学院继续求学,并一直留在南通。

    “我奶奶不习惯南通的生活,我就留在海安陪奶奶。”钱文仲说。

    但钱文仲似乎继承了父亲的医学基因,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多岁时就拿着厚厚的《中医学概论》自学。

    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去看父亲的次数不多,但对父亲的印象十分深刻。他说,父亲非常好学,每天坚持阅读3至4个小时,下班回来吃完饭,雷打不动地钻到书房里,阅读医学典籍作研究,每天学习到子夜才睡觉。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喜欢抽烟,每当看到有用的知识点,就在烟壳做标记,并夹在书页中便于寻找。这个习惯被钱文仲学去了。

    “那时我正要背200多个处方,就学父亲那样做起了小抄,每天拿着小抄背10个,来来回回地背。”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他写下了一些简单的资料,有趣的是,这些资料就是写在烟壳上。

    凭借对医学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兴趣,以及后天的努力,他小小年纪就掌握了大量医学知识,成为周边有名的小医生。

    有一次,附近村里一位妇女产后时有流血,转辗几个医院都没痊愈。钱文仲无意间了解到该情况,就查看了她的病情,认为是产后气血不足,最重要的是调养,便开了清代医学著作《傅青主女科》中的一个处方。没过一段时间,该妇女就痊愈了。这也成了一时佳话。

    1974年,钱文仲考入温州医学院学习。因为医学知识扎实,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还成为了同学的小老师。但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和父亲一样埋头学习,成为图书馆里最勤劳的人。

    毕业后,钱文仲被分配到塘下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坚守在一线岗位上救死扶伤,在塘下片区享有很高的声望,也为塘下人民医院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医者父母心,当医生就要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这是钱桐荪经常说的一句话,钱文仲牢牢记在心里,也时常以此告诫同为医生的儿子钱松泉。

    钱松泉:

    体验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毕生献身医学

    钱文仲的儿子钱松泉也是一位医生,现为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中心主任。

    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钱松泉年幼时对医学已有所了解。高考后填报志愿时,钱松泉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报考温州医学院,并深深喜欢上这门学科。

    钱松泉学的是肾脏病学,大学毕业后到钱桐荪门下进习。钱松泉说,虽然当时爷爷已近80岁,但与时俱进,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工具用得得心应手,而且退休不退岗,仍坚持坐班问诊。

    进习结束后,钱松泉考进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肾内科医生。在急诊科轮转期间,他目睹了急诊室这个“战场”的一幕幕:医生争分夺秒,与死神“争夺”病情危重、命悬一线的伤病患者。

    在深思熟虑后,他放弃了深爱的肾脏病专业,来到急诊科,一干就是15年。加班是家常便饭,随时待命参与急救是工作常态,但他乐在其中。

    2007年中秋节,塘下一工人在冲床作坊作业时,不慎被高压电流击中,不省人事,被送往塘下人民医院抢救。

    钱松泉作为增援医生,立即赶往塘下。在1个多小时的抢救时间里,伤者先后4次停止心跳。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其心脏再次跳动,钱松泉和同事立即将其送往市人民医院抢救。医院开启绿色通道,调集2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抢救。

    伤者在急诊重症监护室里昏迷3天后,才逐渐恢复意识。经过20多天的治疗,身体主要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做医生很辛苦,但看着一个个病人重获生命,一个个症状不明显的患者被抽丝剥茧查出病因,那种自豪感是无以言表的。做了医生之后,我才感受到爷爷和父亲为何能将一生献给这份事业,这也正是我要做的事情。”钱松泉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医生世家传承医者仁心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风 00010 医生世家传承医者仁心 2017-4-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