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最多跑一次”
是群众的福祉
继今年2月第一批506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公布后,日前,我市公布了第二批632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清单,其中行政权力事项287项、公共服务事项345项,涉及信访、发改、住建、国土、市场监管等部门。这是我市执行省政府《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所梳理出来为民办实事的行政事项(详见本报4月7日第1版报道)。
“最多跑一次”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是浙江领跑全国的举措。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列为今年省政府重点工作。足见,政府以群众为中心,想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顺利,为群众谋福祉。以前,群众办一件事情往往要跑许多路,甚至是冤枉路。办完一件事,群众来来回回至少需要半天,甚至更久,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路上,引起了群众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误解和埋怨。现在去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节省了费用,群众喜上眉梢。
过去,老百姓来政府部门办事,门难寻、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地方政务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太多太繁、办事程序不科学、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问题依然存在。如广州市政协委员画的行政审批“长征图”,办一个项目,要跑上百个部门,盖108个图章,还要等待799个审批日;有位百姓为办个护照,在工作地和家乡来回跑了6趟,只为去主管部门审批开证明;更有的部门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让百姓到处去开“我妈是我妈”、“我爸是我爸”的荒唐证明,群众百辩无门、叫苦不迭。
中央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改革。“最多跑一次”就是落实中央要求,通过改革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否则为人民服务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没有落到实处。
我市先后公布了两批服务事项清单,共1100多项,几乎覆盖所有百姓办事项目,是服务百姓的利好政策。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见效,就要把群众所望放在心坎上,制定实施细则,简化办事流程,公开办事程序,特别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布相关要求,讲明白需要哪些材料,让群众办事之前清楚办事流程与准备该准备的材料。只要信息畅通,办事流程可查询,“最多跑一次”绝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