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游“鲁迅故里”

    重游“鲁迅故里”

    ■高振千

    记得20多年前,新婚不久的暑假,曾兴致勃勃地游览绍兴。随着时光冲刷,记忆中已渐渐模糊。身在绍兴城,岂能不再去看看“鲁迅故里”?

    鲁迅祖居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是绍兴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整个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主体建筑分四进,前面第一进称台门斗,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德寿堂,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第三进香火堂,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场所;第四进是座楼,前有廊、后有披,是周氏家族主要的生活区,布置为小姐的书房、绣房、闺房和沐浴房。

    随着络绎不绝的游人转下来,时而有狭窄的通道摩肩接踵,发觉鲁迅祖居有很多房间、天井,“庭院深深深几许”。

    鲁迅祖居对面就有三味书屋,隔着一条水渠,水中有不少载着游客的小小乌篷船在穿梭。跨过石板桥,就进入寿家台门,门前有个漂亮码头。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住屋,三味书屋是东侧厢房,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书房。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地方,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名中外。

    寿家台门比鲁迅祖居小多了,三分之一还不到,格局基本上差不多,倒也小巧玲珑。三味书屋摆设一如文章中的描述,但被拦着不能进去近观,也就没看见所谓鲁迅用过那张桌子上雕刻的“早”字。

    沿着东昌坊口再进去,紧邻鲁迅祖居的是鲁迅纪念馆,印象中好像不是这样的。查阅得知,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原来的鲁迅纪念馆与环境尺度不协调被拆除,属于2003年新建。从大门进去,里面是两层现代建筑,按照鲁迅年谱及其生活、学习和工作地点分四个阶段,布置大量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展品,详细地回顾了鲁迅一生历程。有意思的是,上面的解说词都直接采纳自鲁迅自己的文章。

    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与鲁迅纪念馆并排,是一座大型台门建筑,其结构与鲁迅祖居基本相同,规模却小了一半。

    走过旁边狭长的通道,平房后面就是鲁迅文章中的百草园。先看到的是一堵长长的“矮墙”,被茂密的绿茸茸杂草覆盖着,一侧用木栅栏围起来,大概就是传说中给鲁迅童年带来欢乐的“泥墙根”。

    百草园边门过去是风情园,其实就是朱家台门,介于周家新老台门之间,为古城绍兴的花园台门建筑。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

    出来之后再沿街直走过去,终于找到咸亨酒店,一排三间,条凳条桌,大约还是先前的格局。店前多了座孔乙己铜像,店后有门直通一座新建的酒楼。酒楼里比较空旷,比前面的咸亨酒店大多了,方凳方桌,基本上都坐满了游客。一碗黄酒,一盘茴香豆,慢慢坐喝,味道不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广 告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财富榜
   第00009版:财富榜
   第00010版:随手拍
   第00011版:云江潮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金周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陕北风情
重游“鲁迅故里”
留一丝遗憾在恩施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11 重游“鲁迅故里” 2017-4-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