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的分离,274天的寻觅
凭一张“马屿区委证明”,她离亲人越来越近
爸妈,你们在哪里?
■记者 杨微微
大家还记得吗?去年7月21日,本报刊登了7位女子来瑞寻亲的报道,其中一位施彩平,1周岁时在瑞安福利院被领养去了文成。福利院收容她时留的信息,只有一张来自原马屿区革命委员会的证明,上面写着“我区邻居发现一户人家柴间内无人看管小女孩一名,由群众送交我区,今派苏上生同志送该子女到你处……”通过这张证明,施彩平曾找到苏上生,但苏上生只是被委派送孩子去福利院,其他情况并不了解。
近日,马屿热心群众程先生看到施彩平的寻亲信息后,告知了一条重要线索,施彩平当年是被放在马屿马南村一户人家的柴房内,这户人家如今还住在那里,建议施彩平去打听一下。
这条线索是否能帮施彩平找到亲人?日前,记者与她再次来到马屿。
热心市民提供重要线索
从去年7月21日报道寻亲的消息后,9个月来也有疑似亲人与施彩平交流、核对信息,都无果。但她并未放弃,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发布自己的寻亲消息,希望找到知情者。
日前,家住马屿的市民程先生给施彩平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程先生称,施彩平在柴房中被他母亲发现,随后和邻居一起将孩子送到马屿派出所,那间柴房在马屿文昌中街45号。程先生建议施彩平去马屿问问他的老母亲,以及周边的邻居,打听一下当年的情况。
4月21日,记者和施彩平来到马屿。得知施彩平找到新的线索,当年送她去福利院的苏上生特地在马屿菜市场等待,陪施彩平一起去寻找程先生的母亲。
一行人找到文昌中街45号,不过大门紧闭,向邻居打听得知,屋主现住在小儿子家,就在前面不远。热心的邻居为大家带路。
93岁老人回忆当年情况
文昌中街45号的屋主就是程先生的母亲谢翠芳,老人今年已经93岁,不过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当施彩平表示自己就是当年被遗弃在她家柴房的孩子时,老人当即表示自己记得非常清楚。
当年谢翠芳是个药剂师,丈夫是个医生,膝下两儿两女。谢翠芳回忆,1976年3月24日中午,她午休起来准备去上班,下楼时听到后门的柴房有婴儿哭声。
“到后门一看,一个孩子躺在箩筐内,小脸圆圆的,长得很好看,看起来有3个月大。”谢翠芳说,当时大儿子已经结婚,大孙子1岁左右;二儿子结婚不久,还没有生孩子。“当时我51岁了,上有父母,下有孙子,也是一个大家庭,怎么再收养孩子呢?”谢翠芳将孩子抱到前门,与左邻右舍商量该怎么办。邻居建议,将孩子送到派出所去,或许遗弃她的父母还会回来找。
马南村到当时的马屿区派出所并不远,当天下午,孩子被送到派出所,交给了民警。根据苏上生的回忆,当年施彩平在派出所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被送到福利院。
凭着一张“马屿区委证明”,施彩平找到了当年被遗弃的地点,离亲人的距离一点点地拉近。她的亲人是否就是周边村的村民?如果你是知情者,请帮施彩平找到自己的亲人。本报联系电话:1395884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