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网络化、活动日常化、管理标准化
我市实现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
■记者 陈丹丹
安全巡逻、交通疏导、巡河护水……在我市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机关党员干部一直是“排头兵”。每逢周末、节假日和其他休息时间,机关党员们通过志愿服务,宣讲政策法规、开展义务服务、帮扶困难群众、解决突出问题,用一颗颗爱心传递着“正能量”。
日前,市直机关工委将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机关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2017年度机关党建考核的重中之重,并推出《瑞安市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组织网络化 党员争做志愿者
身穿醒目的红色马甲,走基层、进社区,清理路边垃圾和杂草;手持印有标语口号的警示牌,在路口提醒过往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交规、文明出行,有时还帮交警疏导交通……如今,不管是在社区还是农村,时常可见机关党员志愿者的身影。
这都要归功于我市健全的机关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从市直机关工委成立的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总队,到市直机关各单位成立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支队,再到要求各单位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支队有条件的建立专业志愿服务队,我市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据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机关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以“总队+支队+专业服务队”为组织模式,在全市机关形成党员志愿服务全覆盖,以专业化的队伍保障了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极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活动日常化 各展所长见实效
机关党员志愿服务不能仅仅限于“捡垃圾,站大街”,还要把“讲实效”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市将每年七月确定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月”,同时要求各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活动月、服务日以及国际节日、传统节日,积极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据悉,我市志愿服务采取分散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分散服务以普通党员个体或者自由组团开展志愿服务为前提和基础,集中服务以各支队和专业服务队为主,鼓励各机关单位党组织广泛发动,根据本单位工作职能,开展有个性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比如,结对社区党员主要侧重文明创建、平安巡查、五水共治;学校党员侧重帮扶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医护党员侧重送医下乡、开展义诊等,真正把党员的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分门别类的志愿服务机制,不仅拓宽了机关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还有效避免了志愿服务的同质化和形式化,增强了服务实效。
管理标准化 考核机制更智能
机关党员志愿者人数众多,如何做到规范管理?市直机关工委与团市委确定共享使用“志愿汇”手机APP,对市直机关各单位组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注册登记制度。
据悉,目前我市各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都要通过“志愿汇”手机APP进行注册登记,并落实专人管理,详细记录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服务时间。
“‘志愿汇’手机APP对志愿服务时间进行计时,完成志愿活动签到及签退的,可以由‘志愿汇’手机APP自动生成志愿服务时间,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目前通过“志愿汇”手机APP注册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达78支,注册人数2319人,组织活动30次,服务信用时数196.5小时,荣誉时数222.9小时。
不仅如此,各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服务活动前,可登录“志愿汇”手机APP发布信息,进行志愿者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