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公公”成新晋网红水果
勾起70后、80后
的集体童年回忆
■记者 蔡玲玲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不少人发出红果果——“公公”的照片,勾起了瑞安70后、80后儿时的集体回忆。在农村里长大的朋友都知道,这种形状酷似小草莓的红色浆果,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就漫山遍野,采一颗放在嘴里酸酸甜甜,是童年的记忆中最美味的野生水果。如今,它出现在街头被年轻人争相购买,然后拍下照片发朋友圈寻找儿时回忆,可算是新晋网红水果。
从小在高楼大京村长大的黄李杰,回忆起小时候眼中的“公公”,是这样评价的:一到“公公”成熟的时候,就和小伙伴们邀约上山玩,挖笋打鸟,累了就摘“公公”吃,感觉怎么也吃不完,一直吃得满手都是粘乎乎的红色果汁。
网友俗称的“公公”,到底是属于怎样的一种植物呢?记者联系了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他说:“‘公公’其实有很多种类别,比如现在大家可以在野外采摘到的蓬蘽(音同蓬雷)和掌叶覆盆子、山莓等,都统称‘树莓’,均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叶片类似枫叶形状,在浙江低海拔地区有非常广泛的分布,果实是可以食用的,口感区别不大。”
据了解,树莓含有常见的19种氨基酸和21种特有物质,而且树莓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葡萄的6倍;树莓是一种集食、补、药于一体的珍贵水果,因此也被誉为生命之果。
目前,我市大部分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开始进入果期,它们分布广泛,无毒,是可食用的野果,掌叶覆盆子果最大,蓬蘽次之,山莓最小。据悉,覆盆子一直是一味中药,具有益肾、固精、缩尿的功效。但作为药材的覆盆子,是在其成熟前由绿变绿黄时采摘的,假如果实开始变红,就不能作为药材了。
“公公”的学名叫“蓬蘽”,营养很好
长相酷似树莓的蛇莓是小毒物
树莓是属于木本植物,还有一种长相酷似树莓的蛇莓,是属于草本植物。农业局的专家提醒,蛇莓是有小毒的,不能食用。
那么,我们在野外采摘时,该如何区别树莓和蛇莓呢?专家介绍说,“蛇莓属草本植物,喜欢匍匐生长在水沟边等阴湿的地方,开黄花,贴地生长;而树莓是灌木,开白花,有的几十厘米高,有的会长到两三米。树莓是浆果状聚合果,它跟满脸芝麻点的草莓一样,果子上都带有很多种子,但蛇莓不是;树莓成熟时摘下,一般很容易和果托分离,蛇莓果摘下来是连果托的。”
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野果,可能会沾染上喷洒的农药,并不适合食用。专家建议,大家采果子最好是往山林、高原等高海拔、少污染的地方去找。山上采摘的时候,最好拿一根小棍子,踏进草丛前,先朝前面捅捅,防止蛇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