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在手,
万千“丈母娘”在招手
■王国荣
我市推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合作新模式,6所职校6个专业的1000多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让学生在实训中“做中学、学中做”,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企业培养一批批有用人才。这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值得称赞。
看着永久机电学校高一、高二机电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操作机械设备,笔者想起了中学时代参加“学工”“学农”劳动的情景。那时,笔者就读的杭二中有校办工厂和校办农场,每学期都会安排十天半月时间,带上行李铺盖去工厂或农场劳动。记得在校办工厂劳动是在钳工车间,师傅没带几天我们就上手“单干”了,一台老虎钳、一把钢锯、一把锉刀、一把卡尺,把一截截小原钢锉成了一只只合格的零件,深受师傅夸赞。
那时,一个小小的在校初中生,就已经在为社会做无偿贡献了。那时的小孩动手能力强,虽然物质条件差,但精神世界富足而自主。穷则思变——买不起玩具就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做,从简单的陀螺、弹弓,到木制或铁丝扎的火药手枪;从简单的天线二极管耳机,到半导体收音机、大功率电子管收音机外加木制音箱;还有一度流行自做台灯、做结构有点复杂的煤油炉,我们到处找白铁皮、铁罐子、棉纱等原材料,到处讨焊锡、松香,借烙铁、电焊枪等工具。在一天天的捣鼓中,一件件实物像模像样地摆在面前,好玩好用,哪怕双手起了血泡、老茧,但多少学到了集扳金工、管工、电工、焊工、木工、油漆工于一体的多种技艺,很有成就感。现在想来,真的是牛。这就是在做中学、学中做,无师自通又触类旁通。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一技之长。有一技之长,才有收获的地方。你看,永久机电学校的学生在“厂中校、校中厂”里生产的产品都可“直接销售”出去了。更重要的是,学校培养的一批批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许多“准职业人”提前一年被预订。还有农技园林绿化专业的学生,在实训基地参与种子繁育、嫁接繁殖、翻盆、施肥、修剪、浇水等,就像我们过去学农劳动,从小会耕耘种植,分得清五谷,还结合农机课学会了开手扶拖拉机。如今农技更加多元,仅园林绿化一门技艺就正合当下“两美”建设需求,即便在家庭侍弄花花草草也是一把好手。说不定就因为这个手艺,哪天哪个小伙子一下就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一下就被未来丈母娘看中了。
一技在手,就业无忧;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一技在手,万千“丈母娘”在招手。据报道,近年来技能型人才炙手可热,据58同城招聘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过后,一些技能型人才的薪金涨幅甚至超过了普通白领。像永久机电学校“机电专业学生每年就业率达100%”,就是“就业无忧”的好例证。
实践出真知。职业教学必须从课堂到实践,把教室“搬”到车间、农田,把工匠、农技“请”进校园。因此,要再次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合作新模式点赞,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一批批“超前学徒”、“多元学徒”、“准职业人”。不然,学生哪天书本一丢,恐怕就两手空空、无所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