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键环节”,让“靴子”落地
■王国荣
“最多跑一次”,是当下政务的一大热词。在本报5月15日2、3版看到,刚刚从沪上专题研修班“充电蓄能”回来的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金建中,也在心得中讲到要创新落实“最多跑一次”,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注册口前移。市委书记陈胜峰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会上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环节,系统推进各项改革。
“最多跑一次”话题与时升温,社会舆情与日高涨。此事上下重视、全社会关注,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想必大家都看过报道,那天上任才两周的杭州市市长徐立毅在以普通市民身份“暗访”政务窗口中,要“办”的4件事全都吃了“闭门羹”,次日见报,网络舆情一时“哗然”。有人问:“最多跑一次”何时才能“靴子”落地?
对于市长的“这一次”,我认为不能仅仅盯在“一次”这个数字上。客观地说,在“两学一做”活动的持续深化中,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层层紧抓、大刀阔斧推进中,各窗口部门的绝大多数办事人员是不敢怠慢的。尽管懒政与不作为的老爷作风一度积重难返,至今仍在少数人身上常犯,但绝大多数人是有觉悟的,不可能往“枪口”上撞。因此,要客观地分析“闭门羹”的问题出在哪里,也就是说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哪里。是不是现有的办事程序、审批权限等环节,仍然束缚着窗口人员的手脚?
那么,什么才是“准确把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环节”?如金建中提到的商事制度创新改革,向未开业或无债权债务的企业全面推广简易注销制度,无需进行清算组备案登记,公示方式由登报公示改为网络平台向社会公示,实现简易注销全程电子化。这就找准了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可以让人少跑甚至不跑路,足不出户在网上就可以搞定。
“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日前在浙江卫视新闻联播中看到,一位在窗口办事的先生忘了带结婚证,稍候,在后台各司其职的其中一名办事人员就从联网的电脑里帮他拉出了单子,不用他再跑回老家去拿,省却了补办这证那证的诸多麻烦。还有,衢州市率先实现办理公积金业务进入“无证明”时代,办事群众只要带上一张身份证和购房资料,经“一窗受理”后,即可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再有,3月29日起,我市调整现有分别设立的房屋交易、纳税及不动产登记窗口,整合设立房屋交易与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办事群众只需在综合窗口,即可一并完成原先的房屋交易、税收申报及不动产登记申请,实现“跑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缴一次费”。这“三变”,就是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带来的可喜变化。
其实,如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政府机关的资源、数据共享已不是难题,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只带一张身份证也不是什么奢望。关键是要先明确部门责任,再进行授权,形成问责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真正做到科学确权、科学授权和科学治权。否则市长“再多跑一次”,恐怕也难让“最多跑一次”的“靴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