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东:“三要”箴言传承上进家风
■见习记者 林瑞蓉
何建东堪称塘下明星人物:拥有数家企业,总资产过亿元,却放下公司事务,奔走数个月创办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从此投身环保事业。
从一个辍学的青年成长为企业家,再到不计回报的环保人,何建东的身份不断变化,但是内心深处父亲的谆谆教诲始终不变。何建东从父亲质朴的话语中汲取营养,润物细无声地教导儿子身体力行,不断上进。
“要自己奋斗”
何建东出生于塘下赵宅村一个普通的务农家庭,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
望子成龙是每位父母亲的心愿。尽管家境一般,但何父仍全力供四个孩子读书。
也许是意识到双亲的辛苦,何建东四兄弟萌生了辍学赚钱的念头,却被父亲劝阻了。何父说:“你们现在不读书,不奋斗,长大做什么?”
在父亲的坚持和鼓励下,何建东四兄弟读到了初中。无奈的是,由于家庭经济负担太大,后来他们仍然辍学了。
尽管如此,何建东仍然十分感激父亲当年的坚持:“如果没有接受那几年的教育,我现在的境地可能完全不同。更关键的是,父亲无形中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理念,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奋斗。”
经过几年拼搏,何建东兄弟合力创办了浙江精湛化油器有限公司,同时他涉足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企业年产值数亿元。
家境逐渐好转,但何建东谨记父亲的谆谆教诲,并将“奋斗”的理念传递给两个儿子。
为了让他们从小养成奋斗意识,何建东只给上学时期的儿子适度的生活费,从不惯着他们。“他们从来没向我要钱买玩具,如果想买,就得自己存钱。”何建东说。
“要敢于闯荡”
上世纪80年代,生产汽摩配的家庭作坊在塘下星罗棋布。许多人购进配件,销售到外省,从中谋利。
辍学后的何建东看中了这一行。1988年,15岁的何建东和大哥一商量,决定加入销售大军的行列,但是苦于缺少本金,又怕父亲不同意,两人心里十分犹豫。
何父得知他们的想法后,陷入了沉默。几天后,他把兄弟俩叫到身边,掏出2000多元,说:“这些钱你们拿去,做生意总要本金。”
对于当时的何家来说,这无疑是巨额数字。何建东追问之下才知道,这是父亲向熟人借来的。
拿着这笔钱,何建东十分惶恐,但是何父鼓励道:“男子汉就要敢拼敢闯。”
何建东用这笔钱买来产品,和大哥走南闯北,赚来人生“第一桶金”。
走出家门,何建东才知道外面的世界之大。因此,他格外注重开拓两个儿子的眼界。几乎每一年,他都要组织一家人外出游玩,见识不同地区的面貌,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
他还把儿子送到国外读大学,任其自力更生。两个儿子没有让他失望,自己能解决的事情从不麻烦父母。
“要对得起良心”
过去,何家以种田卖菜为生,何建东经常跟着父亲去菜市场。有些商贩在秤上做手脚,卖菜缺斤少两。何父从不曾这样做,他说:“目光短浅的人不会有大成就,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良心。”
何父的坚持赢得了一批回头客。而他朴素的话语一直被何建东铭记在心。
塘下是我市经济重镇、人口大镇。何建东作为地道的塘下人,见证了家乡经济的腾飞,也目睹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013年,塘下镇政府借助民间力量推进环保工作,何建东等民间热心人士毅然接过重任,奔走2个月,成立塘下镇环保协会,筹资1500万元,将塘下约30个民间协会发展为会员。
他还把公司事务交给家人,自己则为环保事务奔走,组织了知识讲座、主题演出、征文比赛等一系列环保公益活动。仅仅一年时间,该协会会员就增加到5000多人。
近4年奋战在治水一线,何建东与塘下镇环保协会获得了诸多荣誉。他说:“企业生存于社会,应当回报社会;企业家不但要经营企业,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因此,当有能力回报社会的时候,我义不容辞。”
何建东做环保事业,也没忘记带上儿子。2013年塘下镇环保协会成立时正值学校放暑假。协会一有活动,何建东便叫两个儿子参加。他说:“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志愿者的坚持和环保的意义。”
人物简介
何建东,浙江精湛化油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会长。获得2014年中国水环保公益人物奖,被评为2014年瑞安市首届“感动瑞安”十大人物、2015年温州市十大“最美环保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