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加力 提升加码
我市紧抓“四无”整治,高水准推进“大建大美”
■记者 项颖 苏梦璐 金汝 黄国夫 见习记者 林瑞蓉
通讯员 夏婉雅 陈年勇 杨建格 蔡晓金
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或租用破旧老厂房、或擅自搭建违法棚屋、或占用简陋民宅,正严重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开展“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以来,我市重谋划、出真招,稳步推进“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整治,同时结合小城镇综合治理、剿灭劣V类水等行动,查整并重、以整促建,高水准推进“大建大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6月13日,我市共累计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24661家,其中2016年排查21489家,今年新排查3172家;共完成整治“四无”单位22444家,其中去年完成整治14980家,今年完成整治7464家。
五个部门联合发力
今年年初,市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环保局、住建局5个责任部门连续召开碰头会,并逐个制定分项行动方案,力破难题,打赢“四无”整治长期战。
据悉,“四无”整治战役打响后,基层站所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干部,村干部,网格员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展“拉网式”排查,按“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排查整治台账,要求“零容忍”,做到应排尽排,确保解决各类“底线问题”,绝不“走过场”,如存在无证无照、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无安全保障中的任一问题,必须即查即录,逐一录入“四无”系统。
此外,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各部门有重点、有节奏、有时序地开展督查,形成强有力抓落实的态势,按照统分结合的要求,抓好督查工作的面上统筹。
如市经信局“以考促整”,以“班子成员+职能科室”的方式,成立5个督查组,对23个乡镇、街道实行每月一督查,通过点上检查、面上督导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在每个乡镇、街道抽选1至2个村居(社区)的15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实地督查,督查结果将被纳入年终考核。
此外,该局还每日汇总上报各乡镇、街道工作动态,每周通报排查整治进度,各责任部门每月召开例会,及时汇总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梳理问题,分类施策。比如,在督查过程中发现个别乡镇、街道存在成片违章建筑且未停产整治的,要求说明情况,分类处理。按照典型“四无”先关停,沿河道边“四无”先整治的方式,分步推进。
市市场监管局多方发力深化“四无”整治工作,实行联系局长“一周督查制”,通过随机抽查已整治单位、重点督查“四无”整治“钉子户”、随机走访经营户等方式,对“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整治情况予以督查;各基层所不定期与街道、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活动;将无证照经营整治工作结合“平安创建”、“创文”、“创卫”纳入所(分局)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各所(分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无证无照经营整治全面负责,并以“微无照”创建为抓手,推进“四无”整治工作。
打造典型创示范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重点推进一批基础条件好、工作力度大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网格)开展“零四无”示范创建。全年力争创建 “零四无”镇街4个以上、“零四无”村(社区、网格)10个以上。
据悉,为创建“零四无”,我市各乡镇、街道坚持“标准不降、任务不减、力度不松”,以最严措施和最硬的手段全力推进集中整治。
我市还梳理出一批“四无”生产经营单位较为集中、安全和环境问题突出的集聚点,以关停取缔、成片拆除为主要手段,进行成片整治。成片整治进程中,我市各个街道全面发力,整治工作只争朝夕。今年截至目前,我市已成片整治“四无”团块15个,面积达78.02万平方米,涉及“四无”企业640家。以塘下镇为例,3月15日启动拆除占地170亩的小南山团块,涉及“四无”企业70余家,已于5月底全部拆除完毕。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我市还将实施重点行业“四无”整治示范工程。继续加大涉尘涉爆、危化品等高危行业,以及金属表面处理等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推进整治入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升行业水平。
铁腕整治促大建
2016年以来,我市不断采取断电、断水等手段,以提升为目的,限期整改。大拆大整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关停整改生产经营单位2223家,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的可继续生产营业。
去年年底,塘下镇全面关停零散的50多家酸洗企业,并通过酸洗行业协会牵头,24家酸洗企业以股份制组建瑞安市万联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金属表面处理中心。计划总投资1亿元,配置8条表面酸洗半自动生产流水线,通过“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产后日均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约1500吨,预计年产值达1.08亿元,产生的废水统一集中处理。
我市还结合剿灭劣V类水、小城镇综合治理等当前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先整治沿河岸边的“四无”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取缔“四无”、“低小散”企业。比如,桐浦镇于4月上旬完成对桐溪河、小岭溪沿岸30余家“四无”单位整治,并拆除清理简易养殖棚,纵深推进剿灭劣V类水专项行动。
我市还加快涉及“四无”违章团块拆除,全力打造小微企业主升平台。如抽调57名新提拔干部、51名驻村干部,组成拆违攻坚“108将”,长期驻守汀田街道东新路一带,以专人“盯梢”、挂图作战的工作方式,拆违面积达75.04万平方米,腾退低效用地1500余亩,涉及“四无”企业607家。同时,率先规划布局400亩的东新产城汀田小微园,为汽摩配、机械装备等产业“量身打造”,避免重走“低小散”老路。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铁腕整治的同时,今年我市将着力培育提升一批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小微园、特色小镇、众创空间为重点,建立一批小微企业成长提升平台,力争2017年新开工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园5个以上,竣工面积58万平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全面推行绿色安全制造模式,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机器换人”,支持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绿色企业,加大对“个转企”、“小升规”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乡镇、街道“四无”整治亮点工作
塘下镇:今年争创5个“零四无”示范点
塘下镇自2016年10月下旬正式开展“四无”整治工作以来,排查整治两头抓。在以各部门、办事处为主做好前期数据排查的基础上,由镇经贸办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安监、住建、环保等4个主要基层站所开展联合执法。
今年3月,塘下镇吹响剿灭劣V类水冲锋号后,更是加大“四无”整治力度,每周安排3次联合执法。截至2017年5月底,共组织执法44次,累计执法近600家。2017年整治任务数为2100家,已累计完成整治1479家,整治完成70.4%,预计在6月底前提前完成第三季度整治任务,整治数达到80%以上。
接下来,塘下镇将着手实施“零四无”示范区创建工程,以一批基础条件好、整治力度大的村(社区、网格)为示范点,开展“零四无”示范村(社区、网格)创建。每个办事处辖区建设一个“零四无”示范村(社区、网格),以办事处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人,成立办事处示范点专门行动组,执法队时刻准备,计划6月底前完成“零四无”示范区初期工作。
截至目前,塘下镇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6689家(含小作坊3686家),其中无证无照2385家,无安全保障2024家,无合法场所1225家,无环保措施1175家;目前已经整治(含小作坊)6201家,限期整改1491家,停产整改471家,关停取缔3629家,拆除610家。
林川镇:不断加大“四无”整治力度
近日,林川镇政府牵头,联合安监、消防、环保、执法、供电等基层站所,到梅岸村、吴山底村、桥头村、小坑村等村落,对14家非法生产加工点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此次执法行动主要针对辖区内的抛光加工点。
据悉,林川镇位于我市西部山区,原本没有太多的抛光加工点,但随着瓯海等地加大了对该类行业的打击力度,不少加工点逐步向林川转移。针对这些“四无”单位,林川镇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断电,并要求加工点负责人限期搬离设备。
在开展执法的同时,林川镇还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的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此外,林川镇还对辖区内“厂中厂”,“四无”企业,涉尘防爆、危化品、消防、特种设备、制鞋等行业领域企业展开深入的排查摸底整治。
截至目前,林川镇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182家(含小作坊138家),其中无证无照42家,无安全保障47家,无合法场所47家,无环保措施46家;目前已经整治(含小作坊)182家,限期整改22家,停产整改4家,关停取缔142家,拆除14家。
为防止出现“死灰复燃”的现象,林川镇采取每周排查和群众举报的方式,一旦发现“四无”单位复工,坚决从严执法,绝不姑息。
安阳街道:以拆促治、以拆促建、以拆促改
4月13日,安阳街道牵头,组织执法、国土、住建、安监、电力、水力等部门80余人,对环瑞祥山、万松山的双岙村10余家涉及“四无”的违章厂房进行拆除,面积3816平方米;4月14日,又对上沙塘5000平方米违章厂房、建筑进行拆除整治。
今年以来,安阳街道以拆促治,开展瑞祥山、万松山山脚沿线拆违行动,对涉及取山水、排污水的违建企业发放拆违通知书298份,涉及西岙村、双岙村、杨家桥村、上沙塘村、下沙塘村5个村、70余家“四无”企业,计划上半年完成拆除,拆除后将大大减少污水入河,增加活水,确保在6月底剿灭劣V类水;以拆促建,4月19日计划启动上沙塘村旧村拆除工作,一举扫灭违章建筑;4月中下旬开拆下沙塘村所有违章建筑。这些违建拆除后,万松山山脚沿线将腾出空间,为打造环万松山城市综合慢行绿道打下基础;以拆促改,将违建治理与旧村改造工作相结合,加快改出城市新面貌。在4月份拆完上沙塘、下沙塘村违章建筑后,还将同步推进上沙塘89亩旧村、下沙塘二期85亩拆除工作,为加快打通安阳路、景衡路及民公路“拔钉清障”。
记者还了解到,自“四无”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安阳市场监管所多维度发力,深化“四无”整治工作。实行片区领导和业务领导双重负责制,片区领导每周两次带队下网格,对辖区内的“四无”企业、“低小散”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摸,实行动态式、清单式、销号式管理,严防安全隐患回潮。
此外,该所还将无证照整治工作列入个人绩效考核工作,明确无证照整治工作由业务分管领导负总责,片区领导对本工作站内“四无”整治工作负责,各责任区干部和协管员对本辖区内“无证照”单位摸底排查整治工作负责。
截至目前,安阳街道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757家(含小作坊167家),其中无证无照329家,无安全保障196家,无合法场所119家,无环保措施186家;目前已经整治(含小作坊)640家,限期整改336家,停产整改1家,关停取缔277家,拆除26家。
仙降街道:逐轮排查,让“四无”现象无所遁形
“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隐患的“定时炸弹”,存在违章多、易反弹、难取缔的特点。为此,仙降街道联合市场监管仙降所、安监所、住建所等站所,专门制定了“作战方案图”,根据方案部署,通过集中排查、整治,确保“四无”小作坊在2017年1月底前全面整治到位,其他“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在2017年6月底前整治完毕。
5月30日中午11时许,艳阳高照,仙降安监所所长陈志勇手持“作战图”,带领所内执法人员,分成四组突击仙降街道仙篁竹村内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四无”现象。执法人员每走进一家企业,都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深怕遗漏一个隐患。
“一楼的配电箱缺盖子,一楼后门的垃圾堵塞了通道……虽然问题都很小,但一旦引起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需立即整改。”在一鞋厂内,执法人员仔细检查现场后交代了鞋厂需要整改的事项。
仙降办事处副主任孔繁畴介绍,根据街道统筹安排,仙降安监所、市场监管所、环卫所、住建所按照“整村推进”的思路,逐村进行“四无”排查和整治。截至5月底,各所已相继完成两轮的排查和整治。“第一轮是一个大致的走访摸底阶段,了解各村情况,第二轮则是对第一发现的问题进行回访,查看辖区内企业是否整改到位。我们希望通过逐轮的走访检查,让‘四无’现象无所遁形,彻底从仙降街道连根拔起。”孔繁畴说。
“我们还参照‘大拆大整’专项行动部署,采取全区网格化排查方式,挂钩各片区网格责任人,力争一次性排查到位,坚决不留死角。”孔繁畴说,同时,根据不同隐患的特点,进行分类整治、依法取缔关停,倒逼一些低成本小作坊、小企业,走上规范的道路,以及做好转型、提升和重组的准备。
排查中,该街道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实行“四个一律”,对无证无照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予以依法取缔;对无安全保障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予以依法关停;对无合法场所及危房内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予以依法取缔或依法拆除;对无环保措施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予以依法关停,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除了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培育提升小微企业也是此次行动的工作重点,搬迁改造一批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企业,通过整改、搬迁和培育多管齐下,推动辖区范围内的小微企业加速成长提升。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对作坊和小微企业也是一个‘转身’的好时机。”孔繁畴说。
截至目前,仙降街道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2263家(含小作坊650家),其中无证无照832家,无安全保障758家,无合法场所400家,无环保措施357家;目前已经整治(含小作坊)2192家,限期整改941家,停产整改623家,关停取缔531家,拆除97家。
潘岱街道:多次联合开展夜间巡查
潘岱街道工业企业较多,以化学原料制造、锻件制造、换向器制造和水泥制品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目前共有企业500余家,但规上企业只有38家,存在“低小散”现象。
借“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对“四无”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治契机,潘岱街道对辖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整治,关停取缔高污染、安全隐患重的小作坊小企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潘岱街道各驻村干部深入村居排查的同时,不忘强化宣传,向企业主普及“四无”整治的内容和意义,再联合安监所、环保所、市场监管所、城建等部门,每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取缔未整改的“四无”生产经营单位。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邓世建说,部分企业为躲避排查,通过“躲猫猫”的方式在夜间生产,他们就多次联合部门开展夜间巡查。
堵疏结合、打扶并举是潘岱街道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的总体思路,推动一批小微企业加速成长提升是该街道接下来的举措。“努力培育创新型科技型小微企业,积极鼓励“个转企”、“规下转规上”,“限下转限上”,促进企业规范化生产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邓世建说。
截至目前,潘岱街道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290家(含小作坊88家),其中无证无照72家,无安全保障61家,无合法场所58家,无环保措施99家;目前已经整治(含小作坊)260家,限期整改64家,停产整改16家,关停取缔178家,拆除2家。
上望街道: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部门协同作战
近日,上望街道办事处联合安监、环保等部门,对辖区内整改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的12家“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联合执法。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林东村上达路一家服装加工厂,只见屋内杂乱无章,楼道间堆放着衣物、加工所需的布料等,屋内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地作业。“消防逃生通道都被占用了,万一发生火灾,人员无法及时疏散,后果不堪设想。”上望街道安监所所长郑巨造说。执法人员现场对该工厂采取断电措施,要求负责人限期整改。
当天,执法人员对12家“四无”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强制措施,责令限期整改10家,取缔2家。
自开展“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以来,上望街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部门协同作战,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对照标准,分级分类,边排查、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并不定期组织“回头看”,严防“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出现反弹。
截至目前,上望街道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1032家(含小作坊385家),其中无证无照395家,无安全保障186家,无合法场所193家,无环保措施284家;目前已经整治(含小作坊)899家,限期整改412家,停产整改43家,关停取缔387家,拆除57家。
莘塍街道:与各部门、科室通力合作开展整治
日前,记者在莘塍街道董田社区新河北路一早餐店内看到,厨房与外界之间的卷帘门被玻璃隔断取代,从业人员身穿工作服在透明操作间内制作早餐,不时透过小型窗口递送食物,之后迅速关闭窗口,确保食品加工间与外界的隔离。
据悉,市场监管莘塍所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整治为契机,推动早餐店硬件、软件提升,逐步实现辖区内早餐店的整体大“变身”。
该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莘塍多数传统早餐店为“前灶后厅”式,不少店还擅自在门口增加制售食品操作台,食品原材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影响食品安全。“特别是进入夏季,气温一天天升高,对食物的要求要更加严格。”莘塍所一执法人员说。
在早餐店整治提升的专项行动中,该所从选址、布局、设备设施等方面对经营户做了详细介绍,根据每家店的具体情况,现场与经营户探讨量身定制方案,提出一户一方案。为了调动经营户参与改造的积极性,该所推行“餐饮监管奖惩制”等方式,明确整改时限。特别是对食品加工场所的隔离改造指导,对条件受限不能一次整改到位的店面,则多次上门指导,要求按照标准逐步进行改造。
莘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上级要求,莘塍街道全面展开“四无”生产经营单位集中整治工作,完成排查审核之后将进行集中整治,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自身职责开展整治。同时,街道与各部门、科室间通力合作,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
截至目前,莘塍街道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2591家(含小作坊360家),其中无证无照739家,无安全保障948家,无合法场所737家,无环保措施414家;目前已经整治(含小作坊)2284家,限期整改1391家,停产整改82家,关停取缔618家,拆除19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