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总书记的“命题作文”
(上接第2版)
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实现共建共享。精明的消费者会发现,去年6月以来,“瑞安农产”品牌店出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
走进位于安阳街道安福路的“瑞安农产”品牌店,上望花椰菜、鹿木马蹄笋、天井垟大米、顺泰毛芋等瑞安特优农产品,应有尽有。市农合联负责人告诉记者,专柜背后是一个通过整合的供应网络,目前“瑞安农产”已整合24家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近200种农产品,建立“瑞安农产”旗下子产品的系列品牌形象。
“我市农产品特性鲜明,精品多,同类比较优势明显,但产地分散,产区不大。”该负责人说,在当前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大众商品只有以优质的品牌基础以及好的营销模式才能打动消费者。为此,市农合联、农办、供销社从去年开始,着手谋划启动“瑞安农产”品牌建设,将众多我市农产品捆绑在一起,共建共享公共品牌建设的成果,希望发挥1+1>2的效果。
新的探索,让人感受到美丽蜕变。一年来,“瑞安农产”实现销售额1000多万元。
我市还抓住“互联网+”新机遇,组织媒体、银行、邮政等多家单位,将“三位一体”的信息系统集成,降低组织成本,提高推广速度,在互联网条件下实现合作经济的增长。市民既可到“瑞安农产”线下实体网点选购,也可到多个线上“丰收购”、“微商城”平台,点点手指,优质农产品就会送上门来。
提升流通效率,农民议价权也“水涨船高”。2016年,邮政系统“邮乐网”销售的“天井垟大米”突破50万公斤,由于省去中间分销环节,每公斤可多挣0.4至0.6元;“好派多”即时下单两小时内送达,成为温州地区规模最大的网上配送菜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华盛水产,开创海上直接加工海产品的先例,实现“30分钟完成海上鱼虾加工,48小时送达消费者餐桌上”。2016年,我市农产品线上线下市场,实现销售额3100万元。
此外,我市领先全省成立县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其成员年销售10亿元以上,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
信用合作:疏通农业资金“血脉”
农业生产经营“看天吃饭”、产出周期长的属性,让其天然处于获取融资的弱势地位,也成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长尾”。我市大胆创新,破解“贷款难,担保贵”,疏通农业资金渠道,写就了“三位一体”体系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资金短缺是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可当时大多农民没有抵押物,贷款不仅需要层层审批,额度也有明显限制。黄则强10年前是梅屿蔬菜合作社负责人。他记得,推行“三位一体”后,瑞安农商银行(当时为瑞安农村合作银行)直接对合作社进行授信贷款,再由合作社根据农民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进行按需分配。
破冰的一步迈开了。当年,该合作社史无前例地获得300万元的贷款,一举带动当地4500户农民大棚番茄产业的发展。《大公报》为此点赞:“三位一体”信用合作,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10年来,瑞安以金融业普惠金融为基础,以政府支农政策为支撑,使农民享受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务。
市人行、金融办等部门联合银行,发动客户经理下基层走访,以村居、专业合作社为单位,了解农户金融需求,批量建立“信用档案”;启动以整村授信为中心工作的普惠金融惠民工程,重点支持优质专业合作社;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种养殖大户、低收入农户等农业主体。10年来,瑞安农商银行对16万农户及专业合作社贷款授信380亿元,累计信贷支持专业合作社305家、社员2万户,总额超20亿元。市农行一直以来在为农支农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其中上月底,和农合联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将向纳入“三位一体”的农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5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做到让利于农。
作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的“桥头堡”,不同功能的创新金融组织相继在我市各地建立。
位于马屿镇的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银监会批准的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被称为“农民银行”。自2011年3月开业以来,互助社把资金贷款首先向主导产业投放,着重扶持马屿镇的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建立了“互助资金+互助社+农户”的运行新模式。截至目前,该互助社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87亿元。
为弥补信用担保短板,我市创办全国供销社系统首家县级农信担保公司——瑞安农信担保公司,10年间,累计提供涉农贷款担保2737户次,为农民担保金额达7.28亿元。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是全国首家体现“三位一体”内涵的保险互助组织,也是温州地区第一家民营保险法人机构,尽管其注册资本仅100万元,营运资金为500万元,却紧紧围绕农业生产领域开展农产品保险、农产品货运保险和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三大险种,分别对应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为广大农户撑起了保护伞。
此外,为保障为农服务事业及农村合作金融风险补偿支出,市农合联设立了5000万元农民合作基金,以政府支农政策为导向并结合市场化运作,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运作,目前已到位3900万元。
“万万没想到,农房也可抵押贷款。” 近日,家住马屿镇三马中路的村民陈义瑛用自家5层老农房作抵押,获得50万贷款。2015年12月,我市被列为全国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后,瑞安农商银行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房抵押业务,唤醒农民沉睡资产。截至2016年底,我市共有16家金融机构推出农房贷,农房抵押贷款余额达42.1亿元,较年初增加7.7亿元,余额总量、年增量均居全国59个试点县(市、区)前列。
这10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农村资金互助会监管细则、农信担保工作实施意见等21个文件,为信用合作保驾护航。截至2017年5月,瑞安涉农贷款余额722.84亿元,农信担保2737户次。
10年来,我市的实践探索得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有关领导相继来瑞调研指导“三位一体”建设,充分肯定我市试点经验及成效。
10年的实践,我市用事实证明,“三位一体”建设,打破发展局限,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置于新的合作框架内,形成更广范围上的区域共同体和更高层次上的产业共同体,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让供销社(农合联)代表农民群体,占据更高的谈判地位,促进农民增强竞争力、延伸创业链、拓展利益源,共建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正如文章之初所说的,习近平同志为瑞安总结的“认真探索、大胆实践”一直是此后10年里瑞安“三位一体”实践的主旋律。从获得习近平同志肯定并向全省推广,到十八大之后,合作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再到今年年初“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瑞安“三位一体”实践的耀眼成绩单还将续写。在我省建设改革强省的今天,百万瑞安人民将坚定不移地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办法不断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建设,把“三位一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激发经济活力的“新热点”、创新社会治理的“突破口”,不忘合作初心,牢记为农使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阔步前进!
瑞安“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建设大事记
2006.1
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努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3
瑞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三位一体”相关部署。
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成立。
2006.3
2007.11
瑞安“三位一体”农协模式入围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2007.12
瑞安“三位一体”农协模式入选年度“全国改革十大探索”。
2008.11
瑞安“三位一体”农协模式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创新案例”。
2011.3
瑞安市马屿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营业。
2014.2
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来瑞专题调研“三位一体”。
2014.8
瑞安市被浙江省列为全省首批7个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2014.10
瑞安市供销社被浙江省供销社列入省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5.10
瑞安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正式挂牌营业。
2016.5
首家“瑞安农产”品牌旗舰店开业。
2016.8
中央委员、全国供销总社主任王侠来瑞安调研“三位一体”体系建设情况,充分肯定瑞安试点经验及成效。
2017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2006.12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临我市参加全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现场会,肯定了我市率先实践的做法。
2012.6
依托瑞安市供销社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2015.9
瑞安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更名为瑞安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并完成换届。
2013.3
瑞安市农合联开展资金互助会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