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检“门外汉”
到“业务通”
记者探访何夏梦时,她坐在病床上,埋头点击手机键盘。“趁现在有空,先把第二季度纪检工作汇报材料写了。”她说。
熟悉何夏梦的人都说,她是一位工作狂,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碰上棘手的案子,几天几夜连续作战也是常事。
在同事的眼中,何夏梦是一部“活字典”。遇到业务难题向她请教,准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可就是这样一位业务能手,6年前还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门外汉”。
何夏梦出生于1968年,是陶山人,曾担任妇联主席、统战委员、办事处主任等不同岗位,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工作。2011年5月,她调任南滨街道纪工委书记,成了一名纪检干部。
南滨街道刚设立时,纪检工作千头万绪,而刚就任的她对纪检监察工作还有些陌生。她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各项事宜梳理清晰,碰到“疑难杂症”,就向单位和市纪委的业务能手请教。从一个纪检“门外汉”,她逐步成长为“业务通”。
打铁还需自身硬。她总是说:“监督别人是我的职责,我接受别人监督也要成为常态。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经得住别人的监督,更好地发挥纪检干部的作用。”
何夏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早上6时起床,坐半小时公交车,7时20分左右抵达单位,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几乎每个工作日,她都会提早“开工”,以“正人先正己”的工作作风,树党风廉政“标杆”。在考勤纪律考核中,何夏梦的出勤记录一打出来,同事们纷纷为她“点赞”。
是纪检干部,
也是“和事佬”
接待群众来访,妥善处理群众诉求,是纪检干部的重要工作。
何夏梦刚担任街道纪工委书记时,就碰到一件信访案件:当地某村的几十个村民围在她的办公室,反映村集体解困房分配过程中,存在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问题。
由于案件时间跨度长、情况错综复杂,调查难度颇大。
“刚开始,上访对象对纪检人员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认为我们会包庇村干部,因此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施加压力。”何夏梦说,只有查清事实,让真相大白,才能给上访群众满意的答复。
经过1个多月的充分调查、核实,最后被举报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村集体10多年前已经收取30户村民解困房指标的押金,解困房指标的问题依然存在。
何夏梦通过与村“两委”成员、当事村民多次协商,终于以适当补偿方式彻底解决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事后,上访对象送来锦旗。
类似的事情,何夏梦还做了很多。
去年,南滨街道某村民认为农村集体资产分配不均,进而上访。“按分配方案规定,40周岁以上且未婚的对象可以享受2份人口补偿金,我符合条件,为什么没能享受这个福利?”上访对象说话时,情绪十分激动。
经过调查,何夏梦了解到,该上访对象确实是40周岁以上,但已经离异,村里以离异人员不符合补偿款领取标准为由,拒绝他的请求。
考虑到该上访对象膝下无子女,情况特殊,何夏梦就此事与村干部多次交涉,最终为他争取到补偿款。得知他曾因头部受伤留下后遗症,何夏梦带他到市第五人民医院开证明,为其申请办理了低保补助,现在他每月可以领到900多元救助金。
至此,案件得到圆满化解。
“处理棘手案件,需要极大的耐心,还要有巧妙的办法,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化开各方的‘心结’。”何夏梦说。
是铁面执纪者,
也是党员干部“娘家人”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纪检监察人往往与铁面执纪、“唱黑脸”等词语挂钩。的确,面对违纪人员,何夏梦时刻保持着铁面。迄今为止,她已着手处理50多名违纪人员,有效震慑党员干部醉驾、赌博等违纪行为,近年来多次获得温州、瑞安级先进个人称号。
不过,纪检监察人身上也有温情的一面。6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让何夏梦深刻认识到:“纪检干部不仅要铁面执纪,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更应该是保护合法权益的‘娘家人’。”
2013年7月份,南滨街道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即将开始,某村里却贴出“大字报”,罗列时任村干部“罪状”,还有人将实名举报信送到街道纪工委。
当时,该村集体安置留地建设项目正进入招投标阶段和安置房认购阶段,需要村干部全力以赴开展工作。不明真相的村民对村干部指指点点,导致村干部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到底真相如何?街道领导高度重视此事,要求街道纪工委以最快的速度调查情况。何夏梦立即带领同事,深入相关部门调阅材料,查看村里所有会议记录、村集体账户资金收支情况、上级有关批准文件及其他相关物证、书证,询问人证。仅用了1个多星期,他们逐条核实信息,并得出初步结论:举报人反映的问题全部失实。
举报人对这个结果不满意,无意中说了一句:“村集体工程项目不让我做,我就不满意。”
这句话让事情更趋明朗——所谓的“大字报”、罪状,可能是有人造谣。
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还村干部一个清白,平息村民的议论?街道主要领导决定召集该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在支部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上予以澄清,还原事实真相。当天下午,村干部马上召开村“两委”会议,部署落实下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