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上涨面临调整
开启多空策略之争
上周盘中题材活跃,个股分化越来越明显,投资热度较为集中,但投资者冲高的意愿明显不强。市场较为关注是上证指数跨越3000点的可能性,因此焦点在于两点:一是市场投资风格的转变能否成功,创业板是否存在机会;二是宏观走势能否持续带动指数上攻。
从技术层面来看,上周三、周四的调整未对上周五的指数带来较大的波动,即市场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调波动,个股调整的波动整体也较为温和。国企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推进和个股普遍向好的中报等要素,进一步为A股指数上扬提供动力。经过两周温和调整,投资者心态也逐渐稳定,投资者对多空走势也有较大的预期空间。
上半年GDP总量为381490亿元,同比增长6.9%。二季度GDP同比与一季度持平。7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1.1,创4个月新高。单从经济走势而言,金融市场偏向积极预期。市场信心进一步得到修复,A股市场绩优股、成长股、周期股获得投资者认可,部分股价连创新高。
而宏观判断上,投资者和研究者出现多空分歧:一部分投资者认为经济并未出现实质上的改变,房地产和基建仍然是支撑经济上行的基础,工业品价格及周期股的上涨并不持续,市场部分企业所享受的利润暴增实为市场出清带来的“利润再分配”或周期价格波动;另一部分则认为随着黑色、有色商品价格大涨,消费金融周期拔地而起走出周期大牛,企业创新和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A股市场中,创业板被寄予厚望,期待在新周期中能够增添强大的发展动力。随着近期创业板市场的大跌,周期股、资源股和基建股业绩增长明显,新、旧周期之争仍将持续,价格分歧依旧存在。作为投资者,应参照宏观走势,关注企业自身发展的可持续能力,购买业绩股和成长股。投资者关注房地产、基建等股票的同时,可适当配置周期股和成长股。
(本文由汇金方格基金提供,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项乐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