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减负,让企业轻装前行
今年上半年我市为企业减税降费20.62亿元
■通讯员 陈年勇 记者 项颖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面对不断高涨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降成本减负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市把企业税负“痛点”作为政策着力点,坚持把降成本作为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动能转换、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招”,着力稳增长、促改革、优环境。
今年,我市在2016年出台的《关于推进降本减负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基础上,在“降、免、改、奖”等几个方面再“加速”,新增、完善关于企业税费、技术创新、物流、融资等方面降成本的内容,制定出台《瑞安市降本减负新政二十条》,打出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组合拳”,健全企业减负长效机制。
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转中向好的态势,GDP同比增长8.7%,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1%,为近5年来半年度产值最高增速。今年1-6月份,我市为企业减税降费20.62亿元(含出口退免税12.2亿元)。
“真金白银”
降企业税费成本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统一时间节奏、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操作标准、统一质量控制”,建立了财政地税、国税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浙江国地税联合电子税务局”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客户端”信息系统,确保每家企业享受优惠。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市为企业减税降费20.62亿元(含出口退免税12.2亿元)。其中,将小微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额6201万元,申报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的小规模纳税人5.7万户,免征增值税税额6666万元,减免高新技术企业税额0.98亿元,停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6600万元;停征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8项,清理政府性基金项目1项,为企业清费减负2323万元。此外,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上限由5%降至2.5%,进一步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单“瘦身”。
“政策指路”
降企业要素成本
企业生产经营,用电、用地往往是绕不开的话题。今年,我市全面建立以“资源占用论英雄”为导向的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按照电产比、亩产比等8项指标,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对A、B类企业实行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优惠,为企业减负2000万元左右。此外,继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范围,预计可为1193家企业节省企业用电成本3424万元。
实行工业地价优惠政策后,我市将用地保障与供地价格优惠纳入惠企政策,今年共出让工业用地1303亩,节省企业用地成本1.42亿元;创新产业基金撬动机制,设立3亿元产业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7亿元。此外,继续发挥好2亿元政府应急转贷专项资金过桥作用,按照基准利率以天计算,大大节约了企业融资成本,上半年为105家企业转贷217笔共计14.06亿元。
“奖补激励”
降企业生产成本
近年来,我市在对企业实行奖励补贴上下“狠”功夫。今年,我市实行技改补贴优惠,全面梳理2016年度“机器换人”技改相关补助共7167万元,创下了瑞安历史新高,近期将予以全部兑现。
同时,我市释放振兴实体经济省财政专项激励资金(连续3年每年1亿元)的红利,在原有奖补政策不变前提下,继续加大“机器换人”、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信息化建设、“腾笼换鸟”、平台服务、提质增效等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成套自动化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含管理系统)、智能装备(含工业机器人)的重大项目实施。
此外,创新企业挂牌上市扶持机制,出台《鼓励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工作的意见》,对国内主板上市企业最高奖励1200万元、新三板挂牌奖励230万元,引导企业通过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目前22家企业被列入温州拟上市企业培育名单,7家企业挂牌新三板,12家企业挂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成长板,95家企业完成股改。
“真情实意”
降企业服务成本
今年,我市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地协同、市场运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15个重点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全覆盖,特别是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与上海云域合作打造时尚轻工产业公共创新平台,组建汽车零部件“3D打印”技术服务中心,以购买服务方式发放科技创新服务券折合300万元。
我市实施小微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小微园建设项目予以免缴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上半年完成小微园供地552.2亩,竣工13.4万平方米。以占地502亩的机械装备产业园为例,引入置信集团,不仅提供园区开发建设服务,还能提供金融、物业、商业等后续增值服务。摘牌当月,该企业即进场施工,。
推行功能集成的“微城市”模式,让企业安心谋发展。以瑞安智造产业园为例,建设安心公寓、学校医院、休闲景观带等优质配套项目,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89家。
“审批提效”
降企业制度成本
除了帮助企业降成本,我市还通过政策改革,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结合“放管服”改革,推动涉企审批提速提效。变“单线串联”为“多线并联”,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35个工作日。以总投资20亿元的吾悦广场项目为例,从落地到开工只用34个工作日,在新城控股全国150多个在建或已建项目中审批速度最快。
我市还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项目网上审批、快递送达,已完成654个项目赋码工作。我市地税部门率全国之先,试行差别化城镇土地税及高新技术企业房产税(不含新办)两税核准类减免“自动办”,纳税人不用来回跑、重复提交资料,只需在家动动鼠标,即可“坐享优惠”。目前,我市已经为全市1464户纳税人办理上述两项减免项目,预计全年可减免2500万元。
变“企业单独跑”为“政府帮着跑”,为企业提供审批代办服务。以马太新能源汽车项目为例,我市组建驻企服务小分队,帮助企业解决厂房等问题,项目从签约到整车下线仅用时238天。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今后该局将进一步督促各部门按照国家和浙江省有关减轻企业负担的工作部署,逐项对照检查各项降低企业成本的措施,巩固、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工作成果,确保政策落地生根,为更多企业按下“活力键”,不断增强企业归属感。
对于政府提供的降本减负措施,企业主纷纷表示,在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这份“大礼包”真是及时雨,给了企业爬坡过坎的坚强信心,希望优惠政策尽快全面落地,让企业借力登高、提质增效,在困境中浴火重生。
记者还了解到,降本减负之风还倒逼企业内生动力,我市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通过内部挖掘,增强自身实力,在降低企业成本上下功夫,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