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里有深厚感情,我要报答家乡和祖国
“博士老爹”蔡笑晚与“国千人才”蔡天文父子俩的中国梦
■记者 蔡玲玲/文 王志/图
8月18日下午15时许,一辆中巴车缓缓驶进瑞安中学。在音乐厅大楼外,汽车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走了出来,紧随其后的,是位步履缓慢的老人。他们是蔡笑晚、蔡天文父子,来参加第11届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颁奖仪式。不过,他们不仅仅是为颁奖而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道出了心愿:我对这里有深厚感情,我要报答家乡和祖国。
统计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蔡天文归来
分享“育儿经”,赞父亲是“好榜样”
当天下午,瑞中音乐大厅里3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在二楼,还有一排加座。在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颁奖仪式之后,这里还有一场“殊途同归,中美成才教育对比之我见”的讲座,主讲人就是蔡天文。
蔡天文的身上有太多的光环:1990年,以优异成绩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深造,师从世界著名数学家劳伦斯·布朗;2000年,他被宾州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年仅33岁就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上最为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2008年,他获得“考普斯总统奖”,由于诺贝尔奖项中没有统计学,所以此奖在国际上被视为统计学“诺贝尔奖”。如今,他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院长。
被荣誉包围的蔡天文,丝毫没有“耍大牌”,始终保持着温文儒雅的学者风范,厚厚的镜片下,眼神睿智而笃定。蔡天文说:“父亲从小的教育和引导,对我一生起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我取得的成就,和他对我的从小教导很有关系。”
“父亲是我的好榜样。”尽管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蔡天文沿袭了父亲“早教、立志、自学”的理念,“只是方式不同。”他说。
教育子女,蔡天文以身作则,从不会让孩子们去看书而自己出去玩。他陪伴孩子一起看书,也一起踢足球。虽然现在社会环境很复杂,外界的诱惑很多,但他不会完全禁止孩子,会适当地让孩子接触新事物,包括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但他会加以引导,让孩子找到兴趣点,并告诉他们读书或者其他方面的乐趣。如今,蔡天文的两个子女都就读美国常青藤大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如何成为对社会对自己都更好的人?蔡天文建议,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立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去实现它”最重要。
报效祖国的梦想绝不止眼下的聘书
要为国内学科建设出力
如果说,以故乡为原点坐标,蔡天文早年的方向是“离开”,近年来,蔡天文的活动轨迹在表明“回归”的意向。
1982年,年仅15岁的蔡天文还在瑞安中学就读高二时,就以高分被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数学系录取。之后,他便随着求学的方向,远离家乡漂洋过海。近几年,国内各大高校的讲学、国际性学术活动等学术场合又逐渐出现了蔡天文的身影。
目前,蔡天文在国内受聘温州市海外专家顾问、复旦大学数据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统计学科海外咨询委员会主任等职务,还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国千人才”)。“国内还未建立完整的统计学科,而我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我想要在这方面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蔡天文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统计越来越重要,他要把国际最前沿的统计学成果带回中国,带到温州来。
蔡天文向记者透露,除了学术成果的交流,他还在筹备一项公益性募款活动,与国内高等学院开展大规模合作,成立类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分支机构。
“基本上每年回来两三次,最多的时候,回来6趟。”蔡天文笑说,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跟记者的聊天中,蔡天文时不时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他用方言描述起小时候在丰湖街生活的场景。他说,在海外居住多年,每次回来他总会跟老同学聚一聚,吃一吃家乡菜,回忆儿时的往事。
“博士之家”家长蔡笑晚吐露心声
还有未完成的“梦”
蔡笑晚先生今年76岁,腿脚有些不方便,走路非常缓慢。但他仍思维敏捷,口齿清晰。每年的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颁奖仪式,他都会不辞辛苦赶来,准时出现在嘉宾席上,只为瑞安学子们打打气。
他是瑞安中学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的创办者,也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6个子女中有5个博士、1个硕士。蔡天文是长子,次子蔡天武曾担任过世界财富500强企业——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小女蔡天西是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蔡老当年将子女培育成才的梦早已全部实现。如今他和老伴生活在上海浦东,可谓是衣食无忧,名利双收。但是,蔡老向记者坦露心声,他还有一个“梦”未完成。
这个梦就是他的次子蔡天武。蔡天武18岁赴美留学,20岁获得Susumn Okubo物理奖,24岁成为物理学博士;2004年,受聘为“金融界哈佛”之称的高盛公司副总裁。2006年,他与哥哥蔡天文、妹妹蔡天西一起,共同捐资100万元,以父亲的名义设立“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
“蔡天武在经济方面有天分,他有自己研究的一套资本运作理论,我希望他能回国发展,为祖国经济发展出力。”蔡老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和天武用微信交流,劝说他回国发展出力,“目前,蔡天武正在寻找机会。等他回来,我的梦想就真的完成了。”
此外,蔡老并未闲着。自2007年他撰写的《我的事业是父亲》成为市面上最畅销的教育图书后,他还受邀到各地举办教育讲座,做客“鲁豫有约”、“小崔说事” 。此后,蔡老相继撰写、出版了《蔡笑晚教育家书》、《致中国父母书》、《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等书。
在生活中,他还不断接收来自瑞安家乡的家长们的咨询。他公开自己的博客信箱,在教育子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互动交流。尽管时代在变,蔡老仍坚信,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三个关键:一是早期教育,二是引导孩子从小立志,三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蔡老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把自己的精力贡献给那些渴望成才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
[人物名片]
蔡笑晚,1941年生,浙江瑞安人。初中毕业后随父学医,用一年的时间把高中的课程全部修完,并考上瑞安中学,随后凭借三门科目满分成绩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1962年父亲去世,他被迫从杭大退学,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在当年曾“读书无用论”谬论盛行时,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精心培养6个儿女走读书成才之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长子蔡天文,19岁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数学系,21岁获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劳伦斯·布朗。2006年,当选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士,2008年荣获被视为统计学“诺贝尔”奖的世界统计学“考普斯总统奖”,2017年当选泛华统计学会(ICSA)主席。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考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主办的CASPEA留美博士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华尔街基金管理经理,曾在美国最大的、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称的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现在纽约自己经营公司。
三子蔡天思,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国内开办实业。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正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
女儿蔡天西,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她指导的博士生比她大12岁,30多岁就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