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60分”是不够的
■管舒勤
9月1日起,我市扩大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区域。对一些“自由”惯了的开车族而言,好像又增了一道“紧箍”。市区15处人行横道设置车辆不礼让抓拍系统,市区严管示范路上车辆违停罚款扣分……不断升级的交通严管措施让不少车主感到郁闷:“开车越来越难了”。
果真如此吗?拿到驾照的市民应该不会忘记当初考驾照的第一步“理论学习”,不按规定鸣喇叭可处以罚款、违停可扣分、斑马线前应礼让行人……他们对这些交通法规、条例应该不会陌生,很多人也曾沾沾自喜考了高分。但在实际中,有多少人能把“理论高分”不打折扣地运用起来?对一些车主而言,随意变道、加塞、逆行、乱停车、任意使用远光灯只是小毛病。如果给车主驾驶行为打分,大概不少人达“60分”就满足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现场有交警、有监控,他们不得不规矩些;没有交警、没有监控,那就是开车的“说了算”。“60分车主”的驾驶证上少不了各类“小毛病”扣分记录,他们也会抱怨别人开车不守规矩,但不会去考虑自己也可能是“别人”中的一员。
生活中,类似的“60分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应该是全民参与、主动作为,但总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束缚”,面上配合,实际不以为然,部门出来管一管,他们才对自己的“不规矩”行为收敛些。他们享受着创建带来的成果,却很少主动为创建做些什么。
当个“60分”的被管理者挺容易,但文明交通、文明城市的创建靠无数个“60分”显然是不行的。法规的威慑和部门的严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我培养良好习惯、文明行为,但如何将其化为自己的主动行为,还得靠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