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泵业组装技师林达梦
十多年坚守铸就无悔“匠心”

    泵业组装技师林达梦

    十多年坚守铸就无悔“匠心”

    ■记者 金邦寅 通讯员 杨晓静

    只用1个多小时,靠手工打磨的方式,就能完成微米级别的轴电跳动修正工作?许多人听起来会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对于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组装系副主任林达梦来说,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今年32岁的林达梦系玉海街道人,自2003年入行以来,在泵业装配车间连续工作了14年,从一名普通的装配工做起,先后任装配小组长、装配主任助理、装配副主任,用十多年的坚守与敬业,组装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无悔“匠心”。

    扎实苦干

    是他通往成功的最好利器

    同事眼中的林达梦,一身干净整洁的工装,方方的脸型,质朴的眼神里透着一股踏实认真的干劲与精神。工作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绽放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工作姿态的舞台。

    2006年,公司合资后引入日方新泵型,因对泵型不熟悉,公司决定派员赴日本荏原本部学习研修。进入公司3年的他,从车间30多名工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赴日本研修VPCS(立式筒袋多级泵)组装的名额。经过15天的高强度学习,他掌握了立式长轴弯曲修整、两轴对中硬连接装配等关键性的整套装配技术。在公司顺利试制后,他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该泵型装配工艺进行了改善,并制作各类工装夹具,为公司生产提升了至少11%的效率。

    “我发现依葫芦画瓢地引进国外技术,不一定能取得最佳效果,只有投入时间,多方位去思考、改进,才能真正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林达梦回忆说,这次日本研修之旅,开阔了视野,极大激发了自己学习泵业组装技术的兴趣,仿佛整个人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2012年,公司为填补产品空白区间,陆续开发了DFB(叶轮背向式径向剖分单壳体多级泵)、TDFB(叶轮背向式径向剖分双壳体多级泵)等各类新泵型。他承接了其中的DFB和TDFB装配试制工作。

    由于和公司现有的多级泵叶轮同向式布置不一样,在试制过程中,暴露出了较多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他主动寻找核对问题,与设计部、质量部积极协调处理各种问题,尝试增加调节环来弥补累积误差……经过努力,在他的细琢下,各个问题被逐一击破,也为公司积累了这些新泵型的生产技术经验。

    过硬技能

    是他勇于创新的基石底气

    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工作枯燥乏味,又苦又累。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一件件零散的部件用一颗颗螺栓固定住,并装配成一台台完整的产品。但在林达梦眼里,他的工作“无法替代”。

    2014年,公司引进了日方新泵型HSB(叶轮背向式轴向剖分双壳体多级泵),前所未有的装配难度让人望之却步,他再次承接试制装配任务。

    “这是超高难度的操作,全靠肉眼和手感来实现。因为零部件十分昂贵,没有把握之下,大家根本不敢动手。”林达梦说,HSB的轴向剖分式内筒体组装精度要求达到同心度与平面度都小于0.02毫米,由于结构紧凑及安全考虑,不能使用定位销,组装时也无法使用量具测量其同心度,只能凭借手感来校正位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认真分析零件组成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摸索改进操作方法,一直加班到深夜,最终想出了不装转子时校正内筒体后,在内筒体外侧面修出2个校正平面,正式组装时检测这2个校正平面来判断手感校正是否正确,能将同心度与平面度都控制在0.01毫米内的办法。该办法的提出进一步解决了泵型组装精度的问题,得到领导、同事们的连声称赞。

    “我是一个较真的人,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直到彻彻底底把问题解决。”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组装品质要求,林达梦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补齐短板,加强修养,上网查资料,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求教,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石化行业生产装置价格昂贵,故障停工损失巨大,近年越来越多的石化泵要求有轴测振自动报警、停机装置。仅仅机械跳动达标还不能满足测振要求,因此2016年6月公司引入轴电跳动检测机器,一开始整个装配车间无人会使用。他跟人看了半天实操后,回来自学理论并反复操作练习直到融会贯通,把轴测振带的电跳动修整到6微米以下,达到了设计要求。他还总结经验,编制了电跳动操作顺序和操作要领,还附带培养了2名操作工。

    “精于传承,胜在创新”,这是大家对林达梦的评价。作为一个从一线组装工人成长起来的他,虽然拥有多项荣誉,屡次在各种大赛中获奖,但他依旧“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严格严肃

    是他教授徒弟的两大法宝

    林达梦不但自己技术高超,对其他同事也是倾囊相授,先后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并带领技术人员相继在行业组装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1年,他取得日本荏原公司机械装配钳工2级指导员证书。学成回来后,他先后指导培养了30余名装配技术工人,为公司技能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他取得钳工二级(技师)资格证书。

    “我师傅啊,工作中要求很严格,在他眼里没有‘差不多’这个词,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徒弟余钰岳这样感慨地说,师傅这么多年在平凡岗位上,把每件平凡的事都用心做到了极致。

    “工作上,我愿意做‘坏人’。因为有的‘包容’,是对自己、对车间的不负责……”林达梦说,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有极个别老师傅成了“老油条”,也有个别年轻员工对组装工艺要求并不在意,仅满足于设备运转正常。

    为了杜绝这种不良现象,林达梦积极组织车间员工培训学习、交流心得。对于屡教不改的人“重拳出击”,严格考核;对于在工艺质量方面做得好和进步大的人进行奖励。在他的影响下,大家的质量意识和岗位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从亲自下手解决高难度问题,到指导、培养新一代的技术工人,角色的转变,观念的变更,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林达梦说:“从温州至全国的钳工数以万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我很享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把大部分精力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专注就会放大,放大才能找出深层问题。不断去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精耕细作,林梦达把产品组装成效当成信仰,持之以恒地修持着一个组装好手的最高境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财富榜
   第00003版:阳光卫生
   第00004版:榕树谭
十多年坚守铸就无悔“匠心”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2 十多年坚守铸就无悔“匠心” 2017-9-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