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临时收容基地,完善领养、无害化处理措施……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多举措破解城市“狗患”
本报讯(记者 张洵煜 通讯员 顾盈盈)细心的市民可能发现,近日我市城区的流浪犬数量变少了。这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全力破解城市流浪犬处置难题取得的成效。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流浪犬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犬类存栏数约1.6万头,流浪犬随地便溺、乱咬伤人、乱叫扰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由此带来的流浪犬扰民投诉频繁。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从人性化角度出发,采取柔性执法,多举措处置流浪犬问题,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放心。
多渠道倾听基层声音
我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管理城市流浪犬问题”举行政府与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的电视问政,集中探讨解决办法,同时邀请动物保护组织、动物保护志愿者出谋划策。
经过集思广益,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多个部门,根据市里会议精神,制定《瑞安市犬类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犬类管理的通告》,承诺用温和、文明的方式管理流浪犬。
随后,市政府明确,参照温州市区养犬管理规定,成立瑞安市犬类管理工作协调小组,综合行政执法、公安、畜牧兽医、卫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并按照各自职能抓好犬类管理工作。
处置流浪犬难题,关键在于管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完善犬类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征集意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报纸等渠道,向网友征集了数十条建议。
设立流浪犬临时收容基地
9月10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市温瑞宠物寄宿训练学校设立流浪犬临时收容基地,聘用专业捕犬队,联合各执法中队,采取食物诱捕、捕狗网、索套等多种方式抓捕城区流浪犬,保证人、犬不受伤,并将捕获的流浪犬送到收容基地。目前,该收容基地有80多头流浪犬。
“在收容基地,工作人员会照顾流浪犬,还有不少爱狗人士闻讯前来认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动一中队负责人叶茂芳说,目前我市有14个打犬类预防针的点,想认领流浪犬的爱狗人士需带狗打预防针,并出具相应证明,随后进行身份证注册登记、拍照建档,才能认领。
此外,该局邀请民间志愿者对流浪犬实行体检、免疫、绝育,初步救治对健康有问题的流浪犬,并携手民间力量,定期开展流浪犬救治喂养、爱心捐款活动。
“收容基地的流浪犬可提供领养方式,一般收容期为15天,到期仍未被领养的流浪犬经过综合评估,确定后继收容或交由防疫部门无害化处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说。
多举措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流浪犬管理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管理的“必答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说:“今后会进一步做好对人的防伤害保护和紧急接种免疫工作,从技术、管理、法律、意识等多个角度出发,管理好流浪犬。”
据悉,目前我市共设立22个狂犬病定点免疫点,强制免疫率达到80%。今后我市将强化狂犬疫苗注射管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摸清犬类存栏底数,探索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切实强化狂犬病强制免疫,努力提高免疫率。
其次,探索建立流浪犬第三方管理机制,以及与动物保护组织合作方式,通过科学、人性化方式,试行收容、领养、无害化处理等举措。
三是加快地方立法,提请温州市通过地方立法,出台养犬管理的法律法规,让管犬工作有法可依。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预防狂犬病等疫病的常识,引导市民和动物和谐相处。同时,明确禁养区等区域,防止犬类危害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秩序;明确养犬的行为规范,避免随意丢弃犬类,造成新的流浪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