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明确整治标准
高层建筑专项整治筑起“安全高墙”
■记者 张洵煜 通讯员 王勤剑
近日,我市持续开展高层建筑专项整治行动,不断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筑牢“安全高墙”。
近年来,我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单体建筑高度不断增加,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为高效推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我市从9月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高层建筑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再全面普查一次全市高层建筑,再全面检测和维护一次消防设施。
齐抓共进,高层建筑治理
行动持续“升温”
市委、市政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多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及具体责任人,确保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信息交流畅通无阻、高效运转。各乡镇、街道及安监、住建、综合行政执法、公安、消防等部门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联合开展检查,建立单位分片、分行业包干制度,切实摸清全市高层建筑的场所底数,做到责任落实零盲区、隐患排查零死角、重大事故零发生,全力推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整改。
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囊括了各级党委政府及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所有政府部门,力度大、范围广。也正是因为分片包干、齐抓共管,才保证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持续“升温”。
明确标准
筑牢消防安全“责任链”
为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扎实推进我市高层建筑专项整治行动,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高层建筑的现状,多次研究协商,决定在全市实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四个严禁、四个规范”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八个一律”。
市公安消防局工作人员介绍,“四个严禁”即严禁高层建筑内设置群租房;严禁违规使用瓶装液化气;严禁私自改变住宅功能性质;严禁电瓶车入楼停放、充电。
“四个规范”即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要规范,确保消防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使用;高层建筑消防通道管理要规范,确保疏散通道、消防车道畅通,登高操作场地标识明显、无障碍物阻挡;高层建筑值班巡查制度要规范,确保夜间巡查全覆盖;高层建筑物业管理要规范,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八个一律”是指,高层建筑发现外墙保温材料保护层破损的或使用易燃可燃材料的,一律要求整改到位;消防车道不畅通的,一律要求打通;登高场地被占用的,一律要求恢复原状;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的,一律要求维修、确保完好;疏散通道被堵塞、封闭、占用的,一律要求打通;燃气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一律要求维修整改到位;高层建筑作为出租房居住的,一律不准违规改变原建筑结构;老旧高层住宅消防设施达不到要求的,一律补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报警器、简易喷淋等物防技防措施。
[相关链接]
高层火灾的特点:突发性、多变性
突发性:一般情况下火灾隐患都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性,往往是小患不除,酿成大灾。火灾的发生大多是随机和难以预料的,人在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条件下,对眼前所发生的火灾会惊慌。火灾的突发性是火灾中引起惊慌的重要原因。
多变性:火灾起火原因多种多样,在发展过程中瞬息万变,不易掌握。火灾蔓延得快或慢,受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可燃物、起火建筑的布局、通风状况、初期火灾的处置措施等。
居民和物业如何防火?
1. 维护和保养好高层住宅和楼道内的消防设施,各住户平时在日常家居中做到不破坏、不挪作他用,保证楼内消防安全设施完整好用。
2. 彻底清查楼层逃生通道有无杂物堆积,组织举办消防知识学习,例如灭火器的使用、报警装置的使用、逃生演习等。
3.个人:不要躺在床上、沙发上吸烟,不要在醉酒后吸烟,防止在神志不清时将烟头引燃可燃物。不乱扔烟头、乱弹烟灰,不把引燃的烟头随处乱放。
4.家庭:注重厨房的消防安全和家用电器的消防安全,做到人走关气、人走断电。
高层住宅逃生要则
1.疏散楼梯最可靠,沿着墙体赶快跑
发生火灾时,不要乘坐普通电梯,应迅速从楼梯间沿墙体一侧成单排纵队往下走,以防阻挡上来救火的消防人员。
2.随手关闭消防门,阻挡烟火好逃生
发生火灾的高层住宅,居民进入楼梯间后,一定要关闭每层楼的防火门,以防止烟、火进入楼梯间。
3.捂住口鼻开外窗,排走烟气就不慌
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有烟时,应用湿口罩、湿毛巾捂住口鼻,边向下走边打开外墙窗户,既能补充新鲜空气,又能增强排烟效果。
4.往下逃生被阻断,可以上楼等救援
当高层建筑着火,向下通道被大火封堵无法逃生时,可逃至楼顶避险或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5.借助手电来照明,看清层标增信心
夜间或断电时,应用手电筒照明,持手电者要走到最后,光线向下,高层建筑逃生时,注意查看转弯平台处层标,互相鼓励,增加向下逃生的信心。
6.被困室内无处逃,堵塞门缝泼上水
如果无法逃生,只能待在家中暂时避险时,要做好防止烟雾进入的措施。可用较厚的布条浸湿后塞进门缝,防止烟雾进入,同时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或打电话说明被困位置。切记这只是万不得已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