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服务辟新径
共享教育在行动
我市托管服务希望学童共享教育行动计划启动
■通讯员 郑莹 陈雷敏 见习记者 孔菲菲
自2014年5月我市开展托管服务工作以来,3年间覆盖全市104所学校,惠及74000多名学生,托管质量、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市托管服务中心将探索的步伐迈向全新的领域——共享教育,以“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运用创新技术手段,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试图构建学校、师生的学习共同体。
“我们设想借助托管服务的时间、空间,利用托管服务‘开放、自主、活跃’的特点,为我们的留守儿童、新居民子女的健康成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市托管服务中心主任杜声钧说。
“共享教育”
沟通城乡学校
据了解,此次市托管服务中心开展的“瑞安市托管服务希望学童共享教育行动计划”的初衷是,让我市逐年增多的留守儿童、新居民子女得到更多接触新鲜知识、开阔视野的机会。这些孩子多数就读于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乡村学校,而父母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成长。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市托管服务中心不断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如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市托管服务攻克“城乡教育资源互通有无”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共享教育”的概念就此诞生。利用托管服务时间、空间,为城乡校际沟通搭建平台,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打破课堂教育地理局限性,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便捷方式,实现师资、课程、教学设备的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向教学薄弱的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区域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托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次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了瑞祥实验学校与枫岭学校这两所独具特色且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共享教育行动的试点学校。瑞祥实验学校位于城区,是温州市办学水平一级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教育资源、强大的师资团队和功能完善的校园设施,同时也是我市最早实施放学后托管服务的学校之一。枫岭学校地处西部山区,是我市最为偏远的一所乡村学校,曾连续两年免费为学生开展托管服务工作,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学生家长多在国外务工。相对城镇学校而言,枫岭学校教学设备较为简陋,但其丰富的乡土资源、富有特色的农耕民俗活动正是城镇的学童们平日里鲜有接触且心生向往的。两个学校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应,共享教育成果让人期待。
启动仪式
设两个分会场
10月14日上午,瑞安市托管服务希望学童共享教育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举行。市妇联权益部部长黄小英,瑞安城市学院副院长池万村,瑞安城市学院社教处副主任黄奇成,社区教育协会托管服务中心主任杜声钧、副主任王光兴,高楼教育学区分管干部张峰,瑞祥实验学校校长戴海平、副校长吴丽娜,枫岭学校校长赵达、副校长杨帆以及我市多所托管服务工作站小学教师代表出席了此次仪式。启动仪式开设瑞祥实验学校、枫岭学校两个会场,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线连接,两个会场可以全程无缝对接。据了解,此项技术也将运用于共享教育课堂。
会上,杜声钧宣读了《瑞安市托管服务希望学童共享教育行动计划》,提出在“关注、服务、惠民、共赢”的托管服务理念下为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搭建共享教育平台,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享共进,推进课内外、校内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的资源整合,创立共享教育新格局的奋斗目标。
池万村指出,推进共享教育行动计划,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坚持“立德树人,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格把好共享教育资源的质量关;要坚持“共建共享、创新优化”的原则,合作共赢,打造亮点和品牌。
在众人的目光聚集下,“瑞安市托管服务希望学童共享教育行动计划”水晶球启动,闪耀的启动球象征着托管服务充盈的生命力,也预示着共享教育计划光明灿烂的前程。
随后,瑞祥实验学校与枫岭学校开展了线上课堂对接活动。瑞祥实验学校老师余静带领两校孩子一起玩魔方。跨越60多公里的距离,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孩子共同参与到魔方的学习中来。瑞祥实验学校会场的孩子们围坐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进行奇妙探索;枫岭学校会场的孩子则在现场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视频学习怎样玩转魔方。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真正实现了线上学习,教育共享。
据悉,在接下来的共享教育行动计划中,孩子们将开展更多的线上线下双边活动,课程共享、生生结对、互访学校、参与社区与家庭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