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阳光卫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十载栉风沐雨 续华章砥砺前行
——瑞安市人民医院建院八十周年特别报道

    八十载栉风沐雨 续华章砥砺前行

    ——瑞安市人民医院建院八十周年特别报道

    ■通讯员 黄敏 记者 陈成成

    八十载沧桑砺洗,春华秋实;八十载医学流传,薪火相承。2017年11月,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瑞医”)将迎来八十周年院庆。八十年的锤炼,责任、使命、创新,瑞医历经了几次大跨越。

    伴随着八十年的稳步发展,医院也从当年只有10张病床的小医院,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一院两区”拥有 2500张病床、3000余名员工,集医、教、研、公益于一体,浙南闽北具有一定影响的一流区域医疗中心。

    1937年

    旧中国民不聊生

    旧医院惨淡经营

    1937年(民国廿六年)10月,由县长甘家馨倡议,举贤江溪新渡桥人洪天遂先生于县城西岘山东麓卫房宫(现瑞安戏院)创办了瑞安县立医院。医院隶属于瑞安县政府,定名为“瑞安县立医院”。聘请西医蔡礼夫为内科主任,何埒修、王湘衡、项仲迈为内科医师,洪天遂兼外科医师,共有员工18人,设病床10张。院舍为三进平房18间,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

    1941年4月,日寇侵占瑞城,该院院舍及设备破坏殆尽;同年5月光复后,该院迁设在孔庙(即总工会旧址)整修院舍,添置医疗器械及设备,院舍29间平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病床25张。后由新县制颁布县立医院改名为瑞安县卫生院,当时日门诊病人20至30人,住院约10至20人。1942年以后,瑞城几番沦陷,该院先后迁至仙降、高楼、陶山等地,待光复后又迁回城关,至1946年3月迁至集真观(即解放中路36号老门诊部旧址),此时该院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自1937年医院创建之日起,先逢抗战,继遭三年内战,民不聊生,旧医院惨淡经营。

    1962年

    医院住院部扩张

    1949年5月,县人民政府接管县立医院,改称瑞安县人民医院,王湘横任院长。当时,该院地处30间平房构成的集真观,仅有20多位医务人员,20多张病床,设备极其简陋。

    1950年,“瑞安县人民医院”改名为“瑞安县人民政府卫生院”。除医疗业务外,还管理全县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卫生宣教等卫生行政工作。

    1957年,医院新建一幢588平方米的门诊部。1976年,医院新建三层面积2100平方米妇产科、外科大楼交付使用。

    1989年

    门诊住院结束分离局面

    1976年,该院业务用房基建工作迅速发展,相继建成3层9间2100平方米的外科、手术室和妇产科病房,132平方米的锅炉房,842平方米的制剂室、统计病档和图书室。1980年,该院建成1幢2层楼放射科专用房,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同年,又建成1幢4层11间内、儿科大楼,建筑面积2246平方米。

    1987年,撤县建市改称为瑞安市人民医院。1989年,又建成1幢1020平方米的传染病房,以及1幢5层门诊大楼。院舍条件改善后,同年,在解放中路的门诊部迁往万松路新门诊大楼,至此,结束了20多年门诊和住院院舍分离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院硬件条件的更新,随之而来的是技术的进步,医院陆陆续续开展大手术,并被命名为温州医学院教学医院。

    2000年

    通过国家三级乙等

    综合性医院评审

    进入21世纪,市人民医院迎来跨越式发展。2000年,该院通过国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同年被授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温州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2003年成功兼并瑞安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又成功兼并瑞安市红十字医院;2006年由该院投资的浙江惠仁医药有限公司的开业,为该院拓宽经营领域做出了新的尝试。

    在此期间,该院硬件基础、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等各方面均开创了新局面,医院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该院医疗用房面积3.9万平方米,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改善医疗就诊环境,该院大力推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24层住院大楼、肿瘤治疗中心大楼、医技大楼、儿童医院和急救中心大楼,使医疗用房面积扩大到12.9万平方米,增加了2.3倍。该院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门类更趋齐全,专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2015年

    首次荣登“中国县级医院

    竞争力排名”第一名

    2001年至2015年间,该院走过不平凡的14年。在这期间,该院业务收入从2.4亿元增长到17.76亿元,增长了7倍;年门急诊从83万人次增长到334.7万人次,年出院病人从2.9万人次增长到9.98万人次。总资产从3.4亿元增长到21.76亿元,增长了6.4倍,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增值。该院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等荣誉,并于2015年3月荣登“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名”第一名,同年7月以高分通过JCI认证。

    多年来,该院秉承“慈、博、缘”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技立院、服务兴院、品牌强院。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强化医院综合管理,狠抓学科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等,着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面对逐年攀升的门诊量,该院多方挖潜,开通周末门诊;紧随时代潮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上线微信公众号“智慧医疗”全流程服务,实现了“把医院放进患者口袋里”的梦想;推行自助出入院办理等自助服务流程,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和等待时间;进一步规范门诊预约管理,完善预约就诊流程,继续加强和提高重危病人的救治能力,6999院内急救流程通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完善医疗管理制度与流程,改善病历质量,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2017年

    瑞祥院区正式投入使用

    呈现发展新面貌

    2016年11月,瑞安市人民医院瑞祥院区门诊投入使用;2017年8月,瑞祥院区住院部院区启用。“两院区”的规划布局落地!瑞祥院区空间开阔,环境优美,设备先进,一改老院区由于地理位置受限而导致的拥挤和停车不便。新增住院床位1000张,配套设施“换挡升级”,为更多患者带来舒适、放心的就医体验。

    面对新医改的机遇和挑战,该院提出“抓管理 调结构 提效能”的管理理念,该院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服务能力持续改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4、2015、2016连续三年,该院蝉联全国县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相关链接:“瑞医”大事记

    1937年,洪天遂先生创办了瑞安县第一座公立医院,定名为“瑞安县立医院”。

    1941年,原“县立医院”改为“县卫生院”,隶属县政府。

    1949年,瑞安解放,县人民政府筹委会派王时望、黄炯接管旧卫生院。同年10月,人民政府任命唐伟奎为政治指导员,王湘衡为第一任院长,正式接收旧卫生院,定名为“瑞安县人民医院”。

    1950年,“瑞安县人民医院”改名为“瑞安县人民政府卫生院”。除医疗业务外,还管理全县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卫生宣教等卫生行政工作。

    1976年,医院新建三层面积2100平方米妇产科、外科大楼交付使用。

    1983年,省卫生厅定医院为浙江省“二级医院”。

    1987年,瑞安撤县建市后,医院改成“瑞安市人民医院”。

    1989年,被命名为温州医学院教学医院,同年建成1020平方米三层传染病房,新建3652平方米门诊大楼交付使用,解放中路门诊部迁入,自此结束多年来门诊与住院部分离的局面。

    2000年,医院与温州医学院签订协议,确定瑞安市人民医院为温州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定名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温州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2010年,医院急诊综合大楼顺利结顶,该大楼为我市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最大的项目之一,总建筑面积34232平方米、总投资1.32亿元;医院总核定床位从600张增至900张。

    2014年,第40届温州医科大学运动会上,瑞医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15支团体的冠军,创历史最好成绩。

    2015年,瑞安市人民医院首次雄踞全国县级医院百强榜榜首,同年该院高分通过JCI国际评审。

    2016年11月,瑞祥院区门诊部正式投入使用。当年,医院再次雄踞全国县级医院百强榜榜首。

    2017年,医院第三次稳居“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榜首。同年,医院被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会等机构授予“全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闻
   第00003版:平安瑞安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阳光卫生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财富榜
   第00008版:学周刊
八十载栉风沐雨 续华章砥砺前行
义诊,让院庆更有意义
瑞安日报 阳光卫生 00005 八十载栉风沐雨 续华章砥砺前行 2017-1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