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改革
源自权力观念的转变
■张天梁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去一基层单位办事,第二天,收到了“温州万人评议办”发的一条要求对该基层单位服务进行评议的短信。评议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服务对象只要回复序号即可完成评议。政府机关向服务单位看齐,让服务对象来评议自己,这无疑是一种改革,而且是刀刃向内的改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革?在笔者看来,这种改革源自背后权力观念的转变——权力就是服务。
一直以来,很多人总是把“权力”看作“权利”——“有权”就“有利”,手中有权了,利益自然来。如果你认为,权力就是“权利”,就一定会千方百计在“权”上找“利”。曾经看到一个令人深思的例子:某机关宿舍用一大型锅炉烧暖气,每到冬天,就有许多下岗女工和贫困老太来捡煤渣回家烧火取暖。可那烧炉工看到有这么多人来捡,就巧妙地利用了手中的“权力”,有时半天倒几铲让他们抢,有时故意不倒,让她们眼巴巴地在寒风中等,若有女工哀求他,他就甩出一句话:给买包烟。这个故事,至少可以说明两点问题:一是无论是谁,只要你手中哪怕只有一丁点的权力,只要你愿意,就有可利用的价值;二是如果你是没有一点“凭借”办事人,在权力面前你就无可奈何。在这种观念下,你不要期望有什么,即使有改革,也不会让老百姓受益,受益的只能是“有权者”。
所以,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观念,只有观念转变了,一切的政策和行为就会跟着改变。而对政府部门来说,改革首先要树立权力的服务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中说过:“要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
如果你认为权力是一种服务,你就会想方设法地如何利用权力去方便人民,满足人民。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在推出各种便民、惠民的措施,来方便老百姓。如最近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温州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比如:鹿城区推出全省首张行政审批“易错清单”;龙湾区依托移动微警务平台推出“户口订单”式办理;我市推出新车上牌远程查验等便民服务措施……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现在,政府的观念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系列事关民生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正是这发生在身边的改革,切切实实地提升了每一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