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晴模式暂停 秋雨登场
本报讯(记者 蔡玲玲 通讯员 司波)昨天,没有了阳光的庇护,秋的肃杀气息立刻呈现出来,人的体感也冷了起来。伙伴们要记得添衣,吃好睡好,不要感冒,不然折腾了身子骨累的还是自己。
本周,连晴模式要暂时告一段落了。根据市气象台最新预测,本周云系较多,有降水天气,其中周二降水较明显,阴有中雨,局部大雨,19至22℃;周三,多云,19至23℃;周四,多云到阴,16至23℃。
初秋的气温忽冷忽热,穿衣服是一道难题。在大街上看看,有穿T恤的,有穿毛衣的,更夸张的还有人已经穿起了棉服。早上起床为穿什么而纠结的小伙伴,不妨参考一下网络热传的“穿衣法则”。
用“最佳舒适度”26℃减去当日气温,就能“算”出当天需要什么样的搭配。比如,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是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是2℃,薄的棉毛衫是1℃。如果当天的气温是22℃,那么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即可:22+1+3=26。26℃,就是身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一“穿衣法则”有些问题。打个比方,如果当天气温为零下10℃,那么按照上述法则,要达到26℃的标准,薄款羽绒服要穿6层才够,实在不太可行。
有一点很重要,天冷着装,并非越厚越好,穿衣服也要讲究“层”数。厚衣服透气性差,捂得人们容易出汗,出了汗以后,又往往没有可以脱换的余地。浸透汗水之后,由于缺乏衣服纤维间空气的保暖,会导致热量迅速散失。所以,有的人虽然穿着厚大衣仍总觉得冷。多穿几层稍薄的衣服,保暖效果更好。层数多,层间的空气流通相对较好,即使出了汗也容易干,就能保证衣服里面空气的保温效果。
另外,衣服层数多,有脱换的余地,无论室内、室外总能保持身体温度的相对稳定,而不会忽冷忽热,使身体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