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行政执法塘下中队多措并举
助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在前阶段省级卫生镇、文明镇的创建工作中,塘下镇开展了大规模清理小广告、墙体统一粉刷等,取得显著成效,城镇面貌得到了大改善。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道路景观带建设的推进,塘川街、朝阳东路、广场路以及罗山大道4条道路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改造提升,沿街商铺五花八门的店招得到统一改造,墙立面统一粉刷,空调外机统一设置,杂乱的线路也得以统一收集。
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加强沿街立面整治,下一步该中队将加强执法,以中心路 、塘川街 、广场路、建设路、景阳路为重点整治范围,对沿街遮阳篷、空调外机、门(楼)牌、广告牌匾、各种灯饰、非交通标志等与沿街立面环境不协调的,予以拆除或整改,进一步美化塘下镇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位。
■记者 陈绵绵
眼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正在塘下全镇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整治行动的中坚力量,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塘下中队以治理道乱占、摊乱摆、房乱建以及加强沿街立面整治为抓手,全面提升城镇环境形象和人居环境质量。
2个星期清理接线接坡700多米
一些沿街商户在自家门口的人行道边做一个接坡,将车子停放在人行道上。
执法人员介绍,这种私设接坡行为看似便民,其实危害极大,违章接坡给违法停车提供了便利,导致人行道上的花砖长期承受车辆的压力,容易损毁;不少违章接坡建造在雨水井上,影响城市排水,造成路面排水不畅,形成积水;接坡还对城镇面貌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月初,综合行政执法塘下中队针对道路接线接坡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拆除塘川街、塘梅公路、塘下大道及广场路上的接线接坡。经过2个星期的执法,该中队拆除接线接坡700多米,并计划在本月内完成集镇区所有道路接线接坡的拆除工作。
每天14个小时严管乱摆摊行为
取缔违规占道经营、乱设摊点违章行为、整治流动摊点,一向是综合行政执法整治乱摆摊现象的重点工作。
自塘下镇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综合行政执法塘下中队开启“白+黑”、“5+2”道路严管严查模式,每天早上8时执法人员开始路面巡查工作,一直到22时才结束。
该中队塘下办事处小分队负责人翁华胤告诉记者,塘下办事处辖区集镇区作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中心区域,也是严管严查的重点。该分队在人员安排上,除去负责拆违执法的5人,参与路面巡查执法的共有14人,每天日间加夜间管理长达14小时不间断,周末、节假日无休。
高强度、持续性的管理模式,让乱摆摊行为无处遁形。
以往在中心路、广场路、塘川街、建设路,流动摊点屡禁不止,摊贩常常与执法人员玩“躲猫猫”游戏,执法成效不明显。经过持续性、长效管理,流动摊贩不见了,道路通畅了,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克难攻坚拆除历史违建
违法建筑是影响城镇面貌的一大顽疾。在海安海东村,一处低效土地“违建”占地面积约23亩,分为花草市场和冲床市场两大团块,是近年来的拆违难点。
经过前期大量的思想沟通与工作部署,本月初,综合行政执法塘下中队配合海安办事处,着手拆除这块低效用地“违建”。据介绍,花草市场团块3亩多“违建”已经拆除完毕,冲床市场团块聚集了42家冲床加工点,均为“四无”生产经营单位,目前拆违通知书已经发放到位,即将启动拆违工作。
在场桥代上村,一块占地4.4亩的违法建筑也一直是拆违工作的难点。日前,该中队场桥分队用时2天,顺利拆除这处历史违建。
据介绍,清理违建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拆除背街小巷违法建筑,拆改结合整治“赤膊墙”、“蓝色屋面”都被列为治理“房乱建”的工作内容。下一步,该中队将启动“蓝色屋面”整治工作。根据前期排查,发现塘川街有“蓝色屋面”10多处,将于下周拆除完毕。
沿街立面整治提升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