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首期心兰国学堂开课
本报讯(记者 孙凛)11月25日,首期心兰国学堂在玉海街道心兰书社开课。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瑞安市社科联顾问洪振宁等人,讲解《瑞安近现代名人故事》《吟诵概论》等课程。
据了解,心兰国学堂每月将举办一期公益学习班。团体、学生和社区居民,可以预约报名参加学习。
玉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栩介绍,心兰国学堂是文化沙龙的全新尝试,通过学习诵读经典、聆听专题讲座,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瑞安本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相关链接:心兰书社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瑞安士绅许启畴、陈虬等20余人深感瑞安僻处“浙江尽头”,“苦无书读”,倡议合资聚书,在大沙堤建心兰书社,布衣学子可自由检阅图书。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书社迁至西河桥侧,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
心兰书社管理模式和现代图书馆接近,先贤们集资买书又购买田地,用田地收入维持书社运营,有完整的资金链,图书可供大众借阅,这都和私家藏书楼有明显区别。光绪二十年(1894年)许启畴去世,陈虬等继其志在城东北隅(湖滨巷东,后来的仲容文化馆)面城临水处购得地基二亩建房,毗连的精庐寺也划归书社所有。
作为一座公共图书馆,心兰书社的始建时间比北京同文图书馆早15年,比上海强学会图书馆早23年,可谓开全国公共图书馆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