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摘帽!
我市6个省市控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完成销号
■记者 张洵煜/文 陈立波/图
近日,温州治水“剿劣”亮出了喜人的成绩单:温州市20个劣Ⅴ类断面全部达到省定消劣标准,全部通过验收销号,完成率100%,全市2947个劣Ⅴ类水体已全部完成验收。瑞安的治水“剿劣”成绩同样可喜:目前,我市6个省市控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1至10月份主要污染物平均指标均已达到省级销号标准,11月份全部申报并通过省治水办销号验收,全市444个劣Ⅴ类水体也已全部通过瑞安市本级验收。
争朝夕,建立大决战机制
擂鼓敲响。我市成立“剿劣”指挥部,市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实行“一个站位、一名领导、一位专家、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统一标配,建立以“剿劣”为首要任务的市级领导责任制捆绑制度,6个省市控劣Ⅴ类水质站位由6名市领导牵头,与9个职能部门负责人、19名督察长、89名镇村河长责任捆绑,形成市、镇街、村三级联动作战体系。同时,构建明细具体的任务管理体系,对全市所有劣Ⅴ类水体细化“五张清单”(水体清单、成因清单、项目清单、销号清单、深化提升清单),特别是6个省市控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按照“一站一策”、“因河施策”要求,明确项目表、时间表和责任表,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挂牌销号。此外,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督考评价体系,将剿灭劣V类水工作作为全市“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的重要督考内容,实行考绩“一票否决”,严格执行“一月一例会协调推进、半月一督考排名通报”制度,尤其是加密督查频次,以“5+2”式巡河模式深查细查并协调解决站位难题。今年以来,市级领导带队督查800多次,发现的477项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广布阵,编织立体治水网
我市全面落实市、镇街、村三级“河长制”,明确河长“三清四到位”职责,大力推行河长、督查长、警长“三长治水”模式,建立“日巡查、周研判、月考核”常态制度,督促各级河长严格落实“管、治、保”职责,并出台《瑞安市“五水共治”和“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实行红、橙、黄三级预警,对履职不力、工作落后的单位及责任人,一律严肃问责。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督查800多次,累计约谈、通报批评、处理河长及相关责任人67名。
为充实“剿劣”队伍,市里选派2300多名精干力量驰援“剿劣”决战一线,面上成立综合组、工程推进组、技术指导组等“八大组”,注重人岗匹配,如重点抽调水利、环保等部门技术骨干,在人大、纪检、公安等部门侧重执法督察力量,强化技术、执法、督查等全方位保障。点上为每条河配备督导员,实行“河长+督导员”责任捆绑。专门留出10个专控岗位,定向选拔在治水等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
另外,充分发挥“红色力量”,集结万名党员加入“剿劣”大军。明确党员干部治水“六带头、六严禁”,发动全市7万余名党员参与“剿劣”专项行动,签订“四带头”治水“应战书”,设立党员责任区,配备党员“河段长”1468名。依托“红色细胞工程”,组建198支基层党员护水志愿服务队,并将治水护水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和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重要内容。今年以来,仅安阳街道下辖的17个村党支部,就累计组织党员开展治水志愿活动105场次,影响带动19200多人次群众参与“剿劣”。
啃硬骨,强势攻克“老大难”
治水先治污。我市将截污纳管作为治污水的“大拇指”工程,持续投入资金12.6亿元,建成6个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380公里,全面加快塘下片截污纳管四期、汀田片截污纳管二期等15个片区截污纳管工程。实行排污口“溯源封堵”,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已完成排污口封堵7560个、排污口整治2606个。创新取水口“身份证”式管理,在拆除取缔266处非法取水口的同时,对全市156个合法取水口统一设计、制作和安装标识牌。
清淤是治污的另一重要方面。我市大力推进河道清淤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淤181.81万方,完成省定任务的110.2%。特别是把省市控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周边的河道清淤作为重中之重,完成劣V类断面周边河道清淤103.99万方,完成原定任务的128.38%。并借力“大拆大整”,对各类侵占河道水域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强势拆除省市控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周边所有沿河违建,截至10月底共拆除涉水违建106万平方米。
疏堵结合方是破解之道。结合小微园创建,我市力推重污染产业“出城入园”,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治污、集中经营,实现行业健康发展和环境持续改善“双赢”。投资25亿元建成电镀、印染等专类产业园区,完成68家从事金属表面处理、铸造等企业的搬迁集聚、淘汰关停,并确定酸洗等行业集聚点选址。同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涉水违法排污行为保持“零容忍”,今年已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54起,移送公安机关17起。
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河边的景观越来越美丽了,滨水公园更赏心悦目了。这是调水建绿并举的成效。我市大力实施生态调水,去年已对绵延33公里的环城河实施引水活水、河塘清淤、截污纳管等综合治理,市区持续多年的河道黑臭现象得以消除,今年继续从赵山渡水库科学引水调水,6个省市控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均已实施调水并完成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将“剿劣”与水乡文化提升工程、滨水公园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打造滨水景观带。
奏和音,全民共治掀起热潮
五水共治需要多宣传,才能让市民广为知晓。对此,我市积极发挥全国首个镇级环保协会——塘下环保协会的示范效应,开展“最美治水人”系列评选、“环保宣传日”等活动,部署“百名记者走进治水现场”新闻行动、“百名文艺工作者赴基层”采风巡演行动、“红领巾”助力剿灭劣Ⅴ类水行动等七大行动,在全市范围发布亲水公益智慧地图,开设中小学“五水共治”课程,并发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成立“河小二”、河嫂护河志愿队,建立河管家信息管理系统,引导37所中小学、2万多名师生参与治水护水。同时,强化广大市民“主人翁”意识,制订出台公众参与“剿灭劣Ⅴ类水”有奖举报奖励办法,支持市民参与巡河护河、举报监督,携手助力“剿劣”行动。眼下,全民共治的热潮不断掀起:温州市控白岩桥断面所在的岭下、三圣门等村自行筹集百万资金开展河道清淤和截污纳管工作;每天都能看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巡河护河:南滨街道林北村老党员彭康昌今年已101岁,仍心系五水共治,主动加入“剿劣”志愿队伍,经常清理河岸垃圾;塘下镇八水村耄耋老人张国华时常手提自制的“剿劣”画报,腰别高音扬声器,背着自制的环保布袋,走街串巷向群众宣传……如今,五水共治理念已深深扎根广大市民心中,志愿活动蔚然成风。
企业是治水的另一支主力军。企业主积极响应“剿劣”号召,投入资金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蔡志兴创办的汽摩配企业一度曾导致海安环城河海东村段一夜成“黄河”,他反思后自掏腰包清淤,并加入环保协会投身河道治理,从污染者转型为治水先锋;5月中旬,瑞安经济开发区推行企业河长制,5条河流分别由5个“企业河长”认领;塘下镇新坊村5家企业主动承担治河责任,带头出资89万元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