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管理、“水岸同治”、保护水源
上望东山北麂:交出满意“治水答卷”
■记者 黄国夫 苏梦璐/文 陈立波/图
治水是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自开展“五水共治”、“剿劣”等工作以来,我市各乡镇、街道都使出浑身解数,使一条条肮脏的河流重焕新生。在上望、东山、北麂,当地政府根据各自辖区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治水方案:上望街道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治水成果,东山街道通过“水岸同治”的策略建造美丽水乡,而北麂乡则根据海岛缺水的现状,通过清淤、日常管理等措施保护水源,使各自辖区内的水环境得到了改善,交出了满意的“治水答卷”。
上望街道:
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治水成果
北麂乡作为我市唯一的海岛乡,岛上无河流,居民日常饮用水来源于7个总库容约2.4万立方米的山塘蓄积的雨水,一直以来用水都比较紧张。
据北麂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张平弟介绍,由于海岛自然环境恶劣,建成的净化设备容易腐化生锈,加上缺乏专业技术力量,致使净水设施运行效果不理想,水质难以保证。为此,北麂乡一直把解决饮用水问题作为首要民生大事来抓,以保供水、治污水、抓节水为重点,全面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经过努力,北麂乡现在的用水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近日,记者来到北麂乡上、下溪坑口及岙底山塘等3处水源地实地查看,发现这里水质清澈,水源地环境保护良好,这得益于今年北麂乡实施山塘清淤工程。据了解,今年5月,北麂乡安排48万专项资金,对这几个山塘实施全面清淤,同时完成全岛2处劣Ⅴ类水源地的整治和销号,加强了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了村民的饮水安全。
清淤工作仅仅只是北麂乡保护水资源的一个方面。
去年以来,北麂乡政府落实了市水利局饮用水管理经费21万元,新建一座一体化净水设施,定期对5座净水设施设备开展维护,确保农村饮用水一体化净水设备运作正常,保证村民饮用水安全;投入120万元更新海利村、东联村的自来水管网。同时,北麂乡还公布了山塘水库责任牌,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各个村通过制定“五水共治”村规民约,改变村民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陋习,使“五水共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上望街道共有河流147条,建成区范围河道53条,有一个市控九里汇站位和10条劣Ⅴ类河道需要限期整改,任务重时间紧。3月7日,上望街道召开剿灭劣Ⅴ类水(九里汇站位)行动推进大会,明确八大行动的详细内容和具体负责人,并成立领导小组和监察小组,实施“一站位一监督”,对站位周边500米范围内实行网格化管理,制作了上望“剿劣”站位(断面)作战图,严格把握时间节点,通过加快河道清淤,加大沿河违章拆除力度,大力实施引水、调水工程等措施,稳定有序推进“剿劣”攻坚战。
如今的上望沥(新桥头段),碧波荡漾,昔日河水发臭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这得益于今年的河道清淤工作。
上望沥(新桥头段)全长2000余米,宽约15米,最宽处达20余米。“曾经这里沿河违章搭建的民房众多,各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浑浊,气味难闻,河底淤泥堆积,严重破坏周边区域环境美观,影响周边村民生活。”上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朝钦说。
今年3月份,上望街道组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住建所等相关部门人员,通过强拆和鼓励自拆的方式,拆除上望沥(新桥头段)近2000平方米的沿河违章建筑。沿河违建被全部拆除后,该河道通过分两段清淤的方式逐段清淤,每段长度约1000多米。今年5月份,该河道完成河岸生态护栏建设、河岸驳坎等综合整治和美化工作。
这是上望河道清淤工作的缩影,截至目前,该街道已经完成上望新街河、上望泥城河、雅儒东河、九里泥城河、上望沥(新桥头段)等12条河道的清淤工作。此外,上望街道全力做好截源控污工作。现已排查排污(水)口1305个,其中雨水口673个,污水口632个(已封堵481个),拆除涉水建筑物3万平方米,对九里汇站位及新街河两侧的所有污水管道进行排查摸底,对未纳入污水管道的排污口,制定了临时截污纳管方案,完成新街河等河道的生态修复工作……
一系列治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望“治水人”默默无闻的付出。分管街道治水工作的陈朝钦几乎每日奔波于“剿劣”一线,对辖区内53条河道的情形如数家珍;街道治水办主任潘金林、副主任赵章余经常放弃节假日,深入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治水工程一线,查看进度;巾帼志愿者、学生宣传队身穿印有“五水共治”的服装,走上街头,挨家挨户分发治水宣传资料,风雨无阻开展各类治水护水活动……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共同参与,让上望治水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为了让群众从“要我治水”到“我要治水”转变,真正当好“五水共治”的宣传员和引导员,该街道积极主办“全面剿灭劣Ⅴ类水”主题文艺专场演出,将“五水共治”相关的知识穿插在节目中,通过现场互动,让观众加深对“五水共治”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让村民真正懂得治水护水。
此外,上望辖区内20个村纷纷成立党员、妇联、共青团、老协等“剿劣”志愿者队伍,不少村还将“剿劣”列入村规民约。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一些村里每条河道旁都设置两条以上写有“剿劣”细则的村规民约,用来提醒村民时刻注意护水。
治水成绩来之不易,如何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让眼前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成了眼下亟需思考的问题。该街道将每周三定为“巡河日”,每条河道的镇街级河长都会在这一天抽出时间,和村级河长们一道巡河,了解河道最新情况,交流治水心得。与此同时,用好“河长通”手机APP,推行问题督办单制度。严格的督查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正在有序运行,街道人大代表迅速行动,“问水”在一线,履职在一线,争当治水的监督者、参与者、守护者,为保上望“一方水土”尽心尽责。街道纪工委书记林周未带头巡河,发现河道问题,在会上通报,自揭家丑,自加压力,敦促河道面貌明显改善……一系列管理措施的推出,起到了良好的巩固提升作用。
东山街道:
“水岸同治”治出美丽水乡
走在东山街道横河边上,河边绿树成荫,河中清波粼粼,景色优美。近年来,横河通过治理从原来的“黑臭河”变身“景观河”,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
据了解,横河全长约1.2公里,该河道多年未治理,杂草丛生,河底严重淤积,河道两岸布满违章建筑,水体透明度基本为零,河水水质发黑发臭,河道内的水生植物无法生存。河道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也成了政府和当地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
从2013年开始,按照“四边三化”的要求,东山街道下决心对该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全面修复河道水环境。通过前期的全面调查,该街道制订了整治方案,采取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生态驳坎、景观绿化、改建桥梁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
如今,横河整治工程已完工,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河道呈现在了人们眼前,原来的“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横河的整治是东山街道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街道辖区内共有11条河流,然而,河道的污染让东山遭遇了“成长的烦恼”。近年来,该街道直面痛处,向污染河道“开战”,实施“水岸同治”策略,决心治出“城水交融、人水和谐”的美丽水乡。
今年,东山街道的治水工作进一步深化。投入约90万元,完成上望河、铜盘岛山塘、高岗河、雅儒河等6条河道的清淤工程,清淤量达3.3万立方米;完成排污(水)口调查工作,共排查排污(水)口139个,其中封堵126个,整改13个;完成沿河上埠段、中埠段、东河、雅儒河、潘宅河、拱瑞山河等涉河截污纳管674户;投入50多万元实施河面河岸保洁工作,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现场督查巡查……如今,东山的河流在一日一日变美。
要维护好整治效果,关键的一点是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在治理污染水源的同时,东山街道还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工作。9月20日,东山街道司法所联合东山街道综治办、新居所等部门到瑞安利达机电有限公司开展“剿灭劣Ⅴ类水”和“大拆大整”专项法治宣传活动;10月31日,东山街道治水办、团工委组织东山中学学生开展青春助力剿灭劣Ⅴ类水专项行动等,通过反复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群众共同参与到治水工作中来。
北麂乡:
多举措保护海岛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