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阳光卫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读“医共体”
实施“医共体”建设将给市民带来哪些好处?
市人民医院塘下分院挂牌
市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挂牌

    解读“医共体”

    实施“医共体”建设将给市民带来哪些好处?

    11月26日,我市首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完成签约挂牌,这标志着我市深化医改、打造瑞安特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悉,“医共体”挂牌签约后,将进一步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调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推进分级诊疗,构建有序就医的新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

    实施“医共体”后,老百姓会享受到怎样的就医体验,而“医共体”建设又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为此,市卫生计生局进行了解读。

    ●问:“医共体”建设能给群众带来哪些实惠?

    答:群众的获得感是评价一项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医共体”建设将为群众带来以下好处。

    一是能让群众就近就医。“医共体”充分发挥牵头医院技术优势,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优质资源下基层,变“病人跑为专家跑”,构建起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首诊。同时,在“医共体”内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支撑作用,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

    二是能让群众便捷就医。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比如,在“医共体”内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对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三是能让群众获得全面服务。“医共体”成立后,牵头医院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加入到签约医生团队,提高签约医生团队的服务能力,围绕群众健康需求,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使医生不仅“管治病”,更“管健康”,让群众得到全面性、连续性服务。

    四是能让群众节省医药费用。在“医共体”内实施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实行“节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医保基金从医疗机构的收入变为成本,催生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内生动力。此外,通过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合理设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别化报销政策,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节省群众医药费用。

    ●问:瑞安市的“医共体”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答:瑞安“医共体”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我省首批启动“医共体”建设的县级市。从今年4月份启动建设以来,省、温州医改办领导多次来瑞调研,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目前,我市已经出台了《瑞安市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框架性文件,以及《瑞安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医保差别化报销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市级层面成立了“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市卫生计生局也成立了“医共体”建设工作办公室。特别是我市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县后,我市还专门召开了“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加快建设步伐,11月26日,塘下镇、高楼镇两个“医共体”试点完成签约挂牌。2017年基本搭建“医共体”制度框架;2018年,“医共体”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顺畅,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问:通过“医共体”建设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答: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实现“双向转诊、基层首诊”的必备条件,也是“医共体”建设的重点任务。我市主要有以下四点举措:

    一是“医共体”内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推广使用“门诊标准处方集”和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二是“医共体”内人员进行双向流动。牵头医院管理人员、医务骨干下派到基层医疗单位担任管理部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开展诊疗服务和带教工作;基层医疗单位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到牵头医院挂职学习,提升能力素质。

    三是在瑞安市人民医院建立全市医务人员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行“医共体”内医学教育培训和医务人员轮训制度,有计划、定期对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

    四是构建医疗协作网和医学共享中心(临检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等),实现网络在线医疗、在线培训、在线会诊和医疗资源共享、医疗设备共用,检查结果互认。同时,在“医共体”内部统一制定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与双向转诊相关的用药目录。

    ●问:“医共体”是由多家医疗机构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如何能够保证“医共体”的正常运行?

    答:创新管理机制是保障“医共体”运行的重点工作。

    一是“医共体”成立后,将实行理事会治理结构,“医共体”理事会负责“医共体”重大事项的决策,进一步扩大了管理自主权,有效推进“管办分开”。

    二是“医共体”内实行“四个统一”和“六个不变”,即:统一人事调配、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绩效管理;保持机构性质不变、法人地位不变、基本功能不变、第一名称不变、人员身份不变、财政补偿和政府投入政策不变,有利于“医共体”成员单位稳定性,保证本项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是在“医共体”内,通过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通道构建服务共同体,通过建立完善考核考绩机制构建责任共同体,通过医保总额付费管理构建利益共同体,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管理信息平台构建管理共同体。

    ●问:瑞安市“医共体”建设有哪些政策突破和细化?

    答:瑞安市“医共体”建设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的基础上,很多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突破和细化,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启动“医共体”内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推行医保费用“节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统筹考虑医疗服务费用水平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合理确定结算总额,打包给“医共体”。结余部分,可用于“医共体”内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等支出,推动“医共体”内部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步推进“医共体”内差别化支付制度,拉大报销比例差距,充分发挥医保政策杠杆作用,科学引导居民合理有序就医。

    二是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在“医共体”内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明确医务人员到“医共体”内下级医疗机构工作时间,计入职称晋升前服务基层工作时间。同时,在“医共体”医务人员双向流动的,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实施薪酬改革,“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完善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扩大卫生计生系统人事管理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完善与“医共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三是完善医疗机构用药政策。“医共体”内部统一制定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与双向转诊相关的用药目录,加强“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的用药衔接,实行为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12周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探索实行药品、耗材等统一采购配送以及统一的社会化后勤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阳光卫生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远望角
   第00008版:学周刊
实施“医共体”建设将给市民带来哪些好处?
王辉:尽责至善不负光阴
瑞安日报 阳光卫生 00004 实施“医共体”建设将给市民带来哪些好处? 2017-1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