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医体检中心统计数据新鲜出炉,5万多份体检报告数据显示,血脂异常检出率排名第一
体重超标、肝内脂肪浸润、甲状腺结节、颈椎退行性变等均“名列前茅”
瑞安人吃得太好,动得太少
■记者 蔡玲玲
每年下半年,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以下简称“体检中心”)都会迎来体检的高峰期。据统计,从去年11月30日至今年11月29日,共有87340人在该体检中心体检。根据“健康管理系统”的数据显示,在纳入该系统的53330人中,共有30141人(男性17735人,女性12406人)被检出血脂异常,相当于超过半数的人都存在血脂方面的问题。此外,体重超标、肝内脂肪浸润、血压偏高、甲状腺结节、颈椎退行性变等检出率都“名列前茅”。
肺纹理增多
健康状况跟个人生活习惯
精神压力息息相关
“血脂异常、肝内脂肪浸润、体重偏高,说明现代人吃得太好,动得太少。”体检中心健康管理部主任谢海波说,这些都跟市民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此外,颈椎退行性变在检出率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谢海波介绍,颈椎退变与职业有着一定相关性,相对来说,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变较多。颈椎长期超负荷工作、不恰当的锻炼方式、不正确的用颈姿势是导致颈椎退变的重要原因。
谢海波说,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减缓颈椎退变的发展,比如长时间低头工作者,最好30至45分钟站起来活动10分钟;在使用电脑或看电视时应使屏幕的高度与视线平齐或稍高;使用枕头避免过高,否则易造成颈椎屈曲等。
在统计表中,“乳腺小叶增生”和“甲状腺结节”登上女性疾病检出率的排行榜前十。“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谢海波表示,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志有密切关系,定期自查乳房、保持精神舒畅、情绪稳定很关键。
女性甲状腺疾病这几年来呈现高发趋势。谢海波说,一旦发现患上甲状腺结节不用过分紧张。数据统计显示,小的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病变,注意随诊即可。若出现“结节突然变大”以及“声音嘶哑、憋气、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切记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认真对待体检报告
不应无视或过分担心
“血脂异常、体重偏高算不上什么毛病,我每年体检都是这样。”近日,市民小陈拿到了今年的体检报告单,他已经连续4年检出这些“症状”了,但并没放在心上,照吃照喝。
“还有一种人,一看到报告单上的肿瘤标记物异常,就非常紧张。”谢海波说,其实肿瘤标记物的临床价值只是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并不等同于患上肿瘤疾病。
比如,甲胎蛋白是肿瘤标记物之一,在原发性肝癌病人中,它的数值是升高的,但在怀孕或肝炎、慢性肝病等良性疾病中也会升高。因此,一旦有肿瘤标记物异常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听取医生的意见,而不是一看到肿瘤标记物异常就立马给自己扣上“患肿瘤”的帽子,“很多疾病是需要多次复查才能知道结果,不能单凭一次体检结果异常就下疾病定论。”谢海波说。
有些人看到报告上没有显示重大疾病,就将报告扔在一边,认为血脂偏高等异常结果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谢海波说,这种心态不对,“想要达到体检的目的,一定要认真对待体检结果,认真阅读体检报告,慎重对待报告中的异常结果,应根据医师的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专科方面的检查,由专科医师进行诊断、治疗。”
“体检,仅仅只是健康管理系统的开始部分,健康风险干预管理才是体检的终极目标。”谢海波说,正确对待体检的态度应该是就其结果对自身健康进行管理,对健康风险进行检测、评估与干预控制。“如果检而不管,那就跟没检一样。”他说。
好习惯+锻炼+定期体检
才能远离疾病
谢海波表示,除了一定的遗传影响,疾病的产生百分之六十跟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情绪有关系。
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结构变化,在外就餐进食机会多;出门就坐车,运动减少;在电脑前时间延长,体力劳动少,脑力劳动过多等,都会导致血脂异常、超重、脂肪肝和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
“改变生活习惯、平时加强锻炼、定期体检,希望大家尽量做到这几点。”谢海波给出了这些建议:饮食保持清淡,控制油、盐的摄入量;切忌暴饮暴食,减少上餐馆的次数;控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多油坚果等;增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类食物;生活方面保持良好的清洁习惯,少熬夜。
体检作为预防疾病的一种手段,也有其局限性,体检报告只是体检当时的数据,而体检当时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受到影响。因此,市民拿到体检结果应该积极咨询医生,并将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食物耐受等信息告知医生,积极配合检后健康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实现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