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庄乡串联9村打造奇云阳光党建示范带
西部山区绽放红色魅力
■记者 黄国夫
沿瓯湖公路来到芳庄乡山坑村村口,远远就看到写着“芳庄乡奇云阳光党建示范带”字样的红色标志,鲜红的颜色将村口打造得格外美丽。而在瓯湖线沿路,这样鲜艳的标志随处可见,一块块由竹子搭建的党建宣传牌映入眼帘,既凸显红色元素,又不失乡村韵味。
今年,芳庄乡以瓯湖公路沿线的山坑村、周湾村、黄金坳村、周垟下村、直坑村、光辉村、加速村、东元村、娄山村等9个村为中心向周边延伸,谋划“党建+”工作格局,建设奇云阳光党建示范带,浓浓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夯实基层基础
让红色旗帜插遍西部山区
芳庄是一方具有优良传统的红色热土,芳庄的命运始终与党的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姚宝鸿、卓洪来、吴育辛等一批革命先烈;在和平建设年代,林德左、金银华和林金龙等同志也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用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铸就了一座座丰碑。改革开放以来,芳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传承发扬红色精神,把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历史相融合,追忆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瓯湖公路是我乡最主要的一条公路,奇云阳光党建示范带以该公路沿线9个村为点,不断向周边延伸,以点带面,‘奇云’象征芳庄,‘阳光’蕴涵红色文化,从而让红色阳光文化照耀着芳庄全乡。”芳庄乡党委书记罗晓伟介绍,奇云阳光党建示范带全长16公里左右,覆盖面积12多平方公里,示范带结合沿线村落的红色革命遗址、红色避灾场所、先贤文化、美丽乡村、历史古村落等党建和文化特色,按“一路一带、一点一品、一步一景”的要求,精心设置文化景观小品、宣传牌、文化墙,不断夯实红色阵地建设,营造一道亮丽的党建示范线,使红色力量成为引领芳庄发展的不竭动力。
该示范带的建立,得益于今年以来行政村规模调整试点工作、“党建联村”等多项组织工作的创新和强力推进。
今年年初,芳庄乡认真贯彻上级部门有关政策导向,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率全市之先启动村级规模调整试点工作,将其中4个村(黄坳村、金丰村、梅树坑村和九龙头村)成功撤并为2个村(黄金坳村和龙树村),使芳庄乡行政村由33个减少为31个,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行政村规模布局、缩减了村级运行管理成本,夯实了农村农业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为全市推行行政村规模调整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12月初,加速、光辉、侯垟、龙树、大河、章坑、庄下等7个村党支部通过民主讨论、共同协商,成立了芳庄乡红岩联村党总支,通过支部联合方式,方便周边群众办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和基层治理水平,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该联村党总支成立后,实行组织联建、办公联署、阵地联用、活动联办、产业联动、资源共享,规范了芳庄乡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水平,同时为下一步党建工作推广积累经验。
红色关爱
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
在芳庄乡山坑村党支部书记金小亮家中,有一个特别的柜子,柜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毛巾、牙刷、被子、手电筒等各种生活用品,这是芳庄乡率温州市之先推出的红色避灾驿站。
据了解,芳庄乡位于我市西部山区,山体土质疏松,溪流多,是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易发区。虽然各个村都建有公共避灾点,但仍存着人员分布比较零散、避灾场所不足等问题。为弥补这一缺陷,芳庄乡于今年7月份率温州之先打造了红色避灾驿站。
红色避灾驿站的场所由辖区内党员干部无偿提供,均为自住房屋。这些场所不仅安全系数高,而且方便群众,特别是方便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出入。目前,芳庄乡31个村均建有红色避灾驿站,驿站的密度还在不断扩大,它们将在汛期为村民建成一道安全屏障。
“通过驿站建设,在党员和群众之间搭建起爱心传递的桥梁,在全乡形成‘互助友爱、幸福芳庄’的新风尚。”芳庄乡组织委员余盛强说。
在山坑村,这样的红色服务随处可见。在山坑村大楼内,张贴着一张“山坑村红色细胞工程”服务流程图,详细介绍了该村红色细胞运行流程等情况。
金小亮介绍,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密切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村里划分为15个邻里互助会,每个邻里互助会设立一名党员邻长,每户群众推荐1名代表为互助会成员,并整合乡村干部、党员、教师等各界人员组成文明村风宣传员、文娱活动组织员、政策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弱势群体服务员、便民事项代办员、计生服务员等7支志愿服务队,力求在每个区域都能得到精细管理,每一个家庭都得到贴心服务,每一个诉求都得到有效回应,切实做到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在党员干部服务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组织构架,针对各类人群需求,在精准上做文章,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里。”余盛强说。
据悉,今年芳庄乡针对贫困人口较多的现状,深入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实施“能人治村、能人带村、能人强村”计划,实行乡领导包村、工作组驻村、党员干部联系到户和定单位、定点、定人、定责“四联四定”方法,整合村党员干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等力量,指导建强基层党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双带”工程,建立“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扶贫开发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联动示范带。
围绕中心工作
党员带头起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参与巡河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全村大清扫……今年以来,芳庄乡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不断改善乡容乡貌,实现芳庄大发展。而在开展中心工作时,党员干部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7月份,芳庄乡全力推进省级卫生乡创建工作,山坑、周湾、黄金坳、光头等村居积极组织党员开展“爱我家园、干群同心齐创省卫”、“美化家园、我是党员、我参与”等系列活动。在炎炎夏日,党员干部们不畏酷暑,走上街头开展清扫工作,为芳庄的整洁卫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在芳庄乡创建省级卫生乡工作中,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600多人次,特别是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书面作出不养或圈养家禽的承诺,设立环境卫生党员示范户,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在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的行动中,三十二溪沿线的村庄在党建引领下,以“党建+”的方式,落实村居属地责任,发动志愿者力量,实现每日河道巡查、反馈,及时掌握河道现状,开展河面洁化行动;在深入推进“河长制”的基础上,有效解决河道问题,搬迁关闭沿河沿溪畜禽养殖场,强力拆除违法建筑,坚决防止污染入河。同时,经常性投放鱼苗,利用“小鱼治水”的方式补充和恢复当地生物物种资源,改善水质。党员干部带头植树造林、治水护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剿灭劣Ⅴ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