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人情账一笔经济账
陶山驻村干部巧算“贴心账”
解24户村民安置房遗留问题
■记者 欧苗苗
“原以为这是死结了,两年差7天,一直没能解开。没想到驻村干部给我们算了两笔账后,大家的心结打开了,问题也解决了。”这几天,陶山镇涂厂村村民、54岁的林余龙时常会笑出声来,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接下来,就等着住新房了。
安置房迟迟未开建
24户村民很心急
涂厂村位于碧山最南端,三面被飞云江包围,常住人口2300多人。2013年,我市启动飞云江六桥西过境公路建设,这是一条贯通104国道、瑞枫公路与56省道的接线公路,通车之后将极大改善涂厂村交通,方便村民出行。该工程项目涉及涂厂村的24户农户44间民房,2015年12月份开始拆除,并就近安排近10亩地用于民房拆迁安置房建设。
原先,安置户未通过相关规划建设部门,自行找了一家设计公司,将44间安置房按每幢11间设计,分4幢分别建在安置地红线上,并通过抽签方式,初步确定安置户位置方案。但后来经规划建设部门审定,需对原设计略有改动。原先抽到靠村路2幢的安置户认为自己的位置好,要求维持抽签结果;原先抽到后2幢的安置户因设计变动,要求重新抽签,使得安置房的建设被搁置近两年,大家很着急。24户中有11户拆迁后无房可住,目前以租房为主,尤其是其中几户的孩子到了婚龄,使得部分安置户情绪激动。
两年里,村里和镇里牵头召开的协调会不少于20次,但都没有解开村民的心结,24户安置户难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最近几个月召集协调会,个别安置户甚至人都不来了。
巧算“贴心账”
顺利解决村民难题
在该镇领导班子的眼中,这是今年“最难啃的骨头”。如果不解决好,很容易激化矛盾。为了安抚村民情绪,更快地推进事情的解决,11月份,镇纪委驻该村干部、镇纪委书记彭建国多次走村访户,并召集24户安置户开会、摸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一个个做思想工作。
摸清村民的心思之后,彭建国给大家算了两笔账:第一笔是人情账。远亲不如近邻,24户安置户都是熟识的乡里乡亲,为了新房位置而闹矛盾有纠纷,伤了感情不值得,只有相互退让一步,才能保持和睦的邻里关系。第二笔算的就是经济账,也是安置户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安置方案,每户村民可分到1至2间安置房,如果安置房迟迟不开建,根据当地房屋租赁价格,再加上闲钱利用率低,相当于每户村民每年亏损约5万元。在场的村民沉默了几分钟,纷纷点头。
“这块安置地不是处于繁华地带,房子的位置没有特别优势之说,不少安置户坚持重新抽签纯粹是面子作祟。我们解决问题,有时候就是打心理战的过程。”彭建国认为,为了能妥善照顾个别安置户的情绪,还是要拿出一个全面的方案。
最终,符合规划建设部门要求的安置房建设位置和分配方案产生了,在场的安置户一下子高兴起来,都对这个方案表示满意,大家纷纷在协议上按指纹,期待安置地尽早动工。
采访中,村民林余龙说:“真不敢想象,经过驻村干部的疏导和帮助,僵持两年的安置房建设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村民间的关系也顺了,大家的心里舒畅了。”
在这次协调解决问题中,彭建国全程参与,他深有感触:“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驻村,更要‘驻心’,关键还要‘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