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硬件设施 均衡师资力量 开通公交环线
现代学校联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 林翔翔 通讯员 张建锋 项学品
“现在教师交流了,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叶建娜来自安阳实验中学,我们家长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孩子送哪所学校读了,也不用大费周章买学区房了。”日前,记者来到市外国语学校,七(4)班学生家长林先生如是说。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系民生福祉。今年,市教育局创新推出“现代学校联盟”,通过全方位的资源共享、互助共进、促优扶弱,努力将每所学校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从根子上逐步破解“择校热”及“学区房困局”。目前,我市已成立首批5个“现代学校联盟”,共涉及15所学校;第二批计划2018年推出,届时将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40%以上的学生。另外,我市还开通教育公交线路,为联盟学校师生出行提供方便。
提升学校硬件设施
“换新颜”
走进阳光小学,崭新的课桌椅和教学电子白板让人眼前一亮。该校校长王万君介绍,今年市教育局加大了现代学校联盟成员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力度。在硬件建设方面,市教育局对阳光小学投入约10万元更新了学生课桌椅,20万元更新了教学电子白板,10万元创建书香校园。“阳光小学在各方面加大力度提升,我相信未来孩子的就学环境会越来越好。”市民金先生的孩子明年将去阳光小学读书,他对阳光小学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充满信心。
今年暑假,同样是“现代学校联盟”成员之一的万松实验学校也“奋起直追”,如建成了大型弟子规文化墙,创建智慧书吧,新建了拥有166个座位的一楼多功能教室,配备18台一体机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提升,迅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市教育局副局长夏盛良说,联盟内学校各有特色,但由于有些学校建校历史短、区位优势不明显等原因,在群众中的口碑和认可度偏弱。“现代学校联盟”采取“1+X”的方式,由联盟中1所学校作为理事长学校,牵头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同时资源配置变“校籍管理”为“盟籍管理”。各联盟学校实现师资一体配备、教研一体进步、设施一体建设、考核一体捆绑。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确保联盟内学校设施设备的统一。
教师由“单位人”变
“系统人”
联盟内教师的重新“洗牌”、硬件设施的均衡配置,让那些非热门学校大为振奋,如市教育局为联盟学校中的阳光小学、万松实验学校、东山小学公开招聘了6名骨干教师、中层干部,阳光小学新交流入优秀教师10余名。
“较之于硬件条件均衡,师资均衡更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夏盛良介绍,今年起,每年7月,联盟对一年级与七年级任教教师统一配置,原则上各成员校骨干教师相对均衡,普通教师根据各成员校实际与学科结构情况,按不少于30%的比例予以调配。教师竞争上岗,落聘或不服从管理、安排的教师,可在其他学校统筹调剂安排。“如此一来,将使教师逐步淡化校籍观念,实现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夏盛良介绍,今年,我市第一批5个现代学校联盟,共涉及15所学校,76位教师在联盟内流动。
公交环线让“联盟校”
师生出行便捷
11月20日,市教育局与交通运输局、公交总公司协力正式开通18路、19路教育公交环线,该环线共投入500多万元新购12辆新能源油电混合动力车,连接瑞祥实验学校、万松实验学校、安阳实验小学、安阳实验中学、东山小学、外国语学校、东山二小、集云实验学校等学校。市教育局学生科负责人魏光本说,该公交环线可以解决我市“现代学校联盟”师生出行和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教育公交环线将安阳片区的中小学校、施教区串联成一片,沿线25所学校共计3.4万名师生、家长都能受惠。
据悉,从2015年开始,我市紧紧抓住省基础教育重点县薄弱学校改造契机,专项投入2.36亿元用于37所薄弱学校整合提升,完成提升改造26所、撤并4所,建成了江南实验学校、市第三实验小学两所省标准化学校并投入使用,站前学校等剩余5个薄改项目也已全部开工。接下来,还将加大教育资源调配力度,计划投入20.6亿元,新建、改建学校16所,整体提升瑞安东部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为下一步“现代学校联盟”扩面扩容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