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交环线”
缘何“叫好不叫座”
■高振千
近日,有网友向“瑞网议事厅”反映,每逢早晚上下学时间,瑞祥实验学校门口的民公路都会堵成“一锅粥”,私家车停成好几排,严重时路面被车辆停满,俨然变成一个停车场,连公交车都出不去。上周五晚高峰时段,记者到瑞祥实验学校门口探访,发现开车来接孩子的部分私家车乱停车,或者斜停在公交站点,或靠边停成两排甚至三排,不少车辆还随意掉头,使拥堵的道路“雪上加霜”(详见本报12月12日第5版报道)。
一边是上下学时间段学校周边私家车泛滥,路面上堵得一塌糊涂,甚至是挤得公交车“动弹不得”;一边是正式开通的“教育公交环线”上冷冷清清,学生“乘坐率”很低。一些原本可以乘坐“教育公交环线”上下学的学生,由于家长的不舍得不放心不尝试不放手,不惜用私家车专程接送,不仅给自己增加了负担,也促使学校周边交通拥堵不堪,让“教育公交环线”的“空载率”居高不下,结果是“两败俱伤”。
如今,“上学堵”已经成为不少城镇交通拥堵的一大顽症,每到上下学几乎弄得学校周边的交通濒临瘫痪,尽管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各种方法,但收效总是甚微。而“教育公交环线”的开通,按说提倡学生绿色出行,可以一举解决沿线众多学校师生以及周边住户的出行问题,以缓解“上学堵”的严重局面,难怪有人为此便利举措拍手叫好。只是没料到会遭遇少人乘坐的状况,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象。
这里除了私家车盛行的冲击,及其导致的“恶性循环”,可能还跟“教育公交环线”线路及其站点的设计不合理有关,或沿线及其站点原来就没有这么多学生的客源;还有就是宣传不到位,一些学生及家长、乘客不知悉“教育公交环线”的站点、线路和功能,从而使“教育公交环线”无人问津。如果“教育公交环线” “空载率”长期过高,每天入不敷出的话,那也是公交资源的浪费,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最终势必撤销,温州就已经停止了四条教育公交专线。
提倡乘坐公交车的绿色出行,各方面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形成时尚与习惯;学校更要动员学生及其家长,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尽量放弃私家车接送,让孩子自己乘坐公交车上下学。这不单是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做贡献,也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更能及早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也使孩子能欣赏到上学途中的一路风景,留存童年的美好记忆。只有这样,“教育公交环线”方可实现“叫好又叫座”。
当然,在“教育公交环线”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针对线路及其站点进行必要的调整适应需求,同时确保“教育公交环线”的准时和畅通,才能焕发出生机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