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干部跨单位交流”
有利于纠正“四风”
▉高振千
2017年12月20日,71名跨单位交流的中层干部早早来到市政大院多功能厅,参加完集体谈话会后,他们就将奔赴各自的新岗位,开始新的历程。这是我市首次大规模开展中层干部跨单位交流,交流形式包括单位内部交流、跨部门交流、跨镇街交流、部门和镇街交流、跨单位竞岗选拔交流,经过三轮选岗、双向择定,最终确定了交流人员。他们中既有公务员,也有参公人员和全额事业人员,其中9人从机关交流到乡镇街道(详见2017年12月21日本报头版报道)。
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基本得到遏制,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仍然存在。比如,一些单位“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一些干部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把责任往上推,以集体决策逃避个人责任……凡此种种,再次说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
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呆久了,难免产生职业倦怠,摆老资格、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等想法和做法随之发生,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原本是做到“上情下达”的桥梁,是政策和事务的执行者,一旦沾染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风气,工作上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待人接物的不理不睬、一切只对领导负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不用说有所创新和责任担当。不单影响单位的整体形象与下属的作风,也有愧于自己的岗位职责。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实施中层干部的跨单位、跨部门、跨镇街等岗位的交流,特别是从机关走向基层,深入工作一线了解与服务群众,能更加关心群众的疾苦,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在一个新单位新岗位履新,对一名中层干部来说“不进则退”,除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更是对能力、素质的最好锻炼,从而也有效防止和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习气。
中层干部的跨单位交流,构建起了各单位干部互通的“立交桥”,让干部的流动成为一种新常态,能激活整个干部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真正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干部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中层干部的跨单位交流,倘若讲求工作的实效和实绩,奖优罚劣,一定程度上也使中层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干劲,避免懒政庸政怠政现象发生,同时也不失于纠正“四风”的一条途径。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层干部跨单位交流”也是解决“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的新探索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