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三农”土壤 大步奔向“绿富美”
(上接第1版)
[措施]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一资源?我市创新探索新方法,让垃圾变废为宝: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改扩建工程,启动工业固废与污泥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利用项目,实施垃圾分类试点,推行“一把扫帚”环卫管理体制……
去年3月,市政府与16个乡镇(街道)签订责任书,同年5月开始建设垃圾分类终端处理站房。其中,“可腐烂垃圾”被清洁工人回收后,送到垃圾分类终端处理站房处理,制成有机肥料,供村中的农田使用,实现垃圾循环再利用。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落实建设资金1630万元,圆满完成17个站房建设,实施村共计260个,同时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收集处理村91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处理全覆盖。
另外,我市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纳入“一把扫帚”环卫管理体系,建立了城乡卫生管理和垃圾分类工作统一落实总牵头责任部门,从多头管理变为统一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保洁标准、统一的考核标准、统一的监管模式,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
为巩固保洁成效,市环卫处把道路保洁分三级管理,道路管理为保洁公司自检,督察队日常检查,市容股代表环卫处不定期检查。同时,督查队还把道路分区域管理责任直接落实到具体队员。此外,环卫处还对清扫保洁人员实行GPS定位,以解决清扫保洁人员的到位率不足和监管难问题。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完成1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建设
[案例]
远看青山如黛,村庄古朴、整洁,路面不见垃圾,村道两旁的农家庭院干净整洁。无论远观还是近赏,湖岭镇亦垟村都如一幅山水画。让村容更美的同时,该村“内外兼修”,以孝治村,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美丽内涵。
如今,亦垟文化礼堂围绕孝文化,建成孝文化园、孝文化墙、孝文化室等设施,开设“孝德讲坛”,邀请专家、行孝模范上孝文化课、办孝文化讲座,引导群众读孝德书籍、懂孝德道理,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德之村”。
“村美,人更要美。我们觉得孝德是人最基本的道德,也是最美的。”亦垟村党支部书记周岩清说。
[措施]
美景从何而来?从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去年,我市通过全面调研、创新思路,打造亮点等手段,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从而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发现问题,方能有的放矢。市农办对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前期立项规划、中期工程建设、后期审价结算等情况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提出20点重点难点遗留问题的报告,并召开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专门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可行性方案。
目前,我市已完成1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51万元;湿地明珠线三桥路口景观节点已完成招投标并进场施工,完成投资额100万元。外甲、直洛段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并进入招投标阶段。完成曹村镇全域景观化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许南、许北、姜山、宋岙等四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以及江曹线沿线景观(简称“4村1线”)已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300万元。完成东岙和许岙三村联建设计和集镇外立面改造设计方案。完成天井垟景观工程公开招投标,完成造坡工程70%工程量,苗木进场施工。
我市还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将之作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的精品项目、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促进农村产业创新和农民增收的示范工程来抓。去年重点推进黄林村和东源村省级重点村建设,同步推进3个省级一般村建设,其中黄林村完成计划工程量的83%,东源村各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已初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