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今日平阳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探索 精心打造
平阳坑镇依托生态优势,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积极探索  精心打造

    平阳坑镇依托生态优势,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新刷的雪白墙体……这是平阳坑镇首个农房集聚项目——平阳坑镇永和小区(平阳坑下山移民社区建设项目),现已竣工验收,即将交付使用。

    这是平阳坑镇2017年度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项目于2013年3月7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9月10日正式进场,建设期间,困难重重。2017年以来,平阳坑镇加大推进力度,积极督促落实,终于于2017年12月底竣工验收,顺利完成了2017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据悉,该工程建成后,可以有效缓解辖区内平阳坑、陈山头、南山、黄岩、碎石、半岭堂、大降、丰门、界后、白家等10个村村民无房或住房困难问题。

    该项目只是2017年平阳坑镇“大建大美”攻坚战中的一个缩影。过去的一年,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平阳坑镇坚持把每一项关乎百姓幸福的事作为大事来抓,共完成26个镇级项目、23个村级项目建设,各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为平阳坑的绿色崛起奠定了扎实基础,让群众看到了“秀美精致·开放和谐”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的前景。

    大交通打通发展大动脉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脉络通,百业兴。城乡统筹发展,首要的是城乡之间交通连接,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交通圈就是经济圈。

    去年以来,平阳坑镇高度重视交通路网工作,全力构筑内畅外联的交通网,城乡道路越来越宽阔,越来越通畅。

    去年,该镇镇村干部吃住在一线、工作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高效的政策处理速度有效保证了龙丽温高速的零障碍施工,全线第一根桩在平阳坑打入,第一片桥梁在平阳坑架起。在全力推进龙丽温高速政策处理“清零”工作上,快速成功处置红豆杉移栽问题,顺利拆除平阳坑公园旁2000多平方米建筑,全线共完成红线内交地196亩、临时借地90亩、坟墓迁移119穴。

    打通“断头路”,是改善交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尽快使道路通畅起来的有效方法,对群众来说,打通断头路,他们的幸福感来得更真切。平阳坑镇的朝阳路与康乐街是辖区内有名的“断头路”,平日里交通拥堵不堪,群众出行苦不堪言。2017年,该镇将两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将高速出口和东源村及中国索面村南山村串联起来,盘活了全局。

    此外,去年该镇对平阳坑至黄岩村道路进行拓宽提升,全线设置安全护栏,全长12公里,总造价约400万元;岭碎线道路提升工程,进入路面施工阶段;结合绿道生态优势,打造京屿线太阳能路灯景观带,安装太阳能路灯98盏,提高了公路的安全性、观赏性;新增112路公交车临时停靠点2个,为群众提供更加畅通高效、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改善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美的最佳途径,也是精准脱贫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条件。去年以来,平阳坑镇积极争取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资金,加快菜市场改造、垃圾中转站、“五水共治”等建设,使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日前,平阳坑菜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已完成项目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平阳坑菜市场改造提升项目位于平阳坑村,占地约1485平方米,钢棚结构,共计建设摊位80个、店面35间,投资约330万元,是目前高楼片区唯一星级市场。建设初期,平阳坑镇就将改造与防洪排涝相结合。在改造提升时对原有菜场的排水渠道取直、改宽,把周边街巷排涝难题一并进行考虑。坚持高标准改造,将提升与便民相结合。记者看到,现在的菜市场按划行归市要求,交易区布局合理,分区标志清晰,还根据山区特点设置了农民自产自销区。从改造前的脏、乱、差,到现在家门口的星级市场,极大提升了周边群众生活便利和人居环境。

    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平阳坑垃圾中转站建设,该项目历时9年、4次变更选址仍悬而未决。2017年8月份,垃圾中转站正式选址徐山村,该镇曾组织进场施工,却遭到数百名村民的围攻阻挠而被迫停工。经过镇村干部三个多月的“日夜兼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11月份,该镇再次组织进场,成功施工。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即将完工,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环境卫生难题。

    清晨的河边,早起的村民跑步、唱戏、打太极拳;黄昏的河边,农归的村民漫步、闲聊……这些恬淡的场景缘于平阳坑镇持续不断地“治水剿劣”。去年以来,平阳坑镇精心部署,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工作,走出了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治水之路。全面深化“河长制”,建立健全镇、村2级河长工作构架;完成官坑底溪、桥头溪等溪流水渠清淤工作,完成餐饮业排污治理7家、排污口治理10个、小微水体治理7个,加大涉水违章拆除力度,深化畜禽养殖业整治,关停高污染养殖场11家,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5家;加快农污设施建设,9个村农污设施交由三方运行维护,新建平阳坑、大降、丰门三个村农污项目已基本完工。

    2017年以来,平阳坑镇按照省级卫生镇创建标准,动员全镇干部群众,实行全民创卫,打响了创卫攻坚组合拳,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

    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日前,位于平阳坑晚垟头村办公楼的“善康农产品平台”正式对外营业,这里将成为平阳坑镇一个重要的农产品展示窗口。据悉,该平台将是温州首家社会企业,也是平阳坑镇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尝试。

    此前,晚垟头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农林畜牧养殖业为主,效益低、时间跨度长。镇党委政府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载体,谋划“供血”功能项目,提升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引导全镇22个村经济合作社参股,共同筹建成立平阳坑镇善康农产品供销平台,立志于把西部山区特色绿色生态农产品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

    同时,进一步展示善康农产品运营平台,在晚垟头村办公楼建设平台展示厅,在绿道塔石驿站设置展示窗口、在东源村温馨农场打造观光基地以及在平阳坑农贸市场建立实体店作为销售窗口,既集中展示了镇特色农产品,又为游客购买农产品提供便利。

    为了保障货源的质量和数量,善康农产品运营平台搭建了6个镇内生产基地和8个战略合作基地,镇内生产基地包括生态养殖基地、高山蔬菜基地、水果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战略合作基地主要分布在同属西部山区的高楼、文成等地,签订采购协议。

    在善康农产品平台运营前期,镇政府出面牵线搭桥,充分整合各种结对资源与政府资源拓宽销售渠道。2017年10月份,平阳坑镇与安阳街道召开发展共富项目洽谈会,初步达成了300万元的合作订单,为平台正常运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该平台与飞云街道10家两新企业结对,改变以前简单的资金捐赠模式,把捐赠帮扶转变为项目帮扶,把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落在实处。广泛动员全体党员干部人人充当“推销员”,对接企业、商会等单位,利用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助力脱贫致富。

    预计到2018年底,善康农产品运营平台将实现2000万元的销售额,带动平阳坑镇22个村4000余人脱贫致富。

    群众生产生活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2017年,平阳坑镇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使群众生活持续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农村危旧房排查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去年重点推进的工作,平阳坑镇扎实做好指导和督促等工作,全力打好危旧房治理改造攻坚战。去年,该镇深入开展危旧房排查治理,完成农房改造审批44户,134间D级危房严格落实“五个一律”措施,102宗疑似危旧房完成建档、鉴定、整治工作。

    去年,该镇完成地质灾害点搬迁2处35户58间,小净水地质灾害治理已完成招投标并进场施工。

    丰门、大降、界后等村完成饮用水水池建设,塔石村完成管网改造,启动水池和净化设备建设。

    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启用专职森林消防队营房,加大巡逻和宣传力度。全面加强避灾抗灾体系建设;完善防汛防台预案,编制完成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新建避灾点1个。

    此外,增强群众就医放心感,对卫生院实施内部环境改造,投入50万元提升医技设备,做好社保报销定点单位信息化建设;完善体育设施,新建健身公园1个,创成省级体育强镇;平阳坑实验幼儿园进入立项阶段。

    “六大工程建设”

    勾勒新蓝图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18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也是平阳坑实现“大建大美”的决胜之年。该镇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与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的契机,深挖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档次,以项目落地全面推动 “秀美精致·开放和谐”的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新的一年,平阳坑城乡建设将有什么新动作?“六大工程建设”勾勒了2018平阳坑新蓝图。

    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投资概算2000万元。2017年开始启动,围绕世界级“非遗”木活字印刷术,按照“一年成形(形象)、二年成品(作品)、三年成景(景点)”的要求,编制制定东源村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规划,已完成“一街六巷”主街道电线地埋、仿古街改造项目地面铺砖,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新馆建成并开馆。2018年启动木活字展示馆老馆和王家大院修缮加固工程,争取完成“荷花池”改造提升,继续推进“一街六巷”仿古道路和东岙山古道建设项目。对接众创空间,建设孵化器,大力扶持以木活字印刷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

    生态绿道提升工程。依托较为成熟的原高楼绿道,启动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进行全线提升。引进塘岙驿站高端民宿和跑马场项目,预计投资额1亿元以上。加快完成塘岙驿站出入道路征地工作,完成坳口村土地流转工作,启动塔石、塘岙等村土地流转前期工作,谋划打造田园综合体。

    半岭堂古道纵深推进项目。半岭堂古道是温州十大古道之一,全长5.5千米,宽1.5米。沿途有古城垣、永明寺、半岭堂、大王殿和古代石刻多处。农历年底完成入口景观建设, 2018年完成观景平台和古井建设,修复损毁路段,争取修复古城垣;2019年,对整体旅游开发项目进行招商引资推介,努力打造瑞安市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美丽乡村提升工程。按照“一村一景”的理念,提升智慧感知线和绿道休闲探幽线,包括东源溪边古桥古道建设、南山村通村道路和索面晒场、陈山头村通村道路、坳口村村内道路建设、塘岙村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

    持续做好水文章。挖掘平阳坑镇“一江十七溪”独特地理资源。积极争取加快推进防洪堤建设,保护沿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全镇格局;完成塔石溪治理工程,完成岙底溪综合驳坎改造、景观提升实施方案。争取完成大坑“飞地”和塘岙河清淤工作。

    扶持壮大“善康”农产品供销平台。支持索面、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努力打响平阳坑农产品品牌。加大对现有葡萄采摘园、猕猴桃基地和东源生态农场等扶持力度,对接社会资本,努力打造现代观光体验式农业样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2版:两会特别报道·进行时
   第00003版:今日塘下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市场监管
   第00006版:阳光卫生
   第00007版:今日平阳坑
   第00008版:广告
平阳坑镇依托生态优势,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瑞安日报 今日平阳坑 00007 平阳坑镇依托生态优势,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2018-1-18 2